傳對等關稅32% 中小廠壓力爆表

經濟部長郭智輝雖強調談判仍在進行,零組件廠則表示,不要說32%,中南部許多小廠連20%關稅稅率都沒有抵抗力。圖/本報資料照片

21日網傳臺灣對等關稅稅率達32%,高於日、韓的25%,並拍板於8月1日實施,經濟部長郭智輝雖強調談判仍在進行,零組件廠則表示,不要說32%,中南部許多小廠連20%關稅稅率都沒有抵抗力;另外有廠商指出,零件直接銷美比率不高,最終仍要看中國大陸的稅率是多少,目前大陸仍是臺廠產能重最高的生產據點。

儘管國內沒有單位證實臺灣的稅率爲32%,不過與目前東南亞各國的稅率相較,只有泰國的36%超過臺灣,印尼的32%與臺灣相當,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低於臺灣,均爲25%;越南因爲全面開放美國商品進口,稅率從46%腰斬至20%,稅率相對具競爭力。

對於臺灣遲未公佈的稅率,國內零組件廠推演二套劇本,其一是最早盛傳的低於20%,算是低於市場預期,可望提振投資人信心,對股市有利,鋁電廠表示,臺灣的稅率若能低於20%,有利於出口美國的伺服器產業、半導體產業,上游零組件因把貨物交到組裝廠指定的倉庫地點,直接銷美的比重多半不高,對零組件廠來說,稅率的影響還好。

然而從整個東南亞國家暫定的稅率來看,泰國、馬來西亞稅率居高不下,導致產能從大陸轉移到東南亞的誘因降低,臺灣廠商最大的產能佈局還是在大陸,因此大陸的稅率仍是關鍵。

連接線廠補充,若大陸稅率與東南亞差距不大,在客戶China+1的政策之下,雖不易撤回東南亞的投資,但是大陸製造業的生態系畢竟較爲完整,且同文同種,溝通無礙,考量相關成本之下,或許會放緩產能從大陸轉往東南亞的速度。

而21日網傳稅率達32%,則是相對糟糕的劇本,零組件廠表示,不要說32%,中南部很多小廠的毛利率不高,恐怕20%的稅率就活不下去,高關稅稅率掀起的倒閉潮不是不可能。

絕大多數的廠商認爲,高關稅伴隨而來的是美國市場的高通膨,後續對整體終端需求的影響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