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千家萬戶帶來“減重”“看病”“住院”新體驗,浦東不斷提升“家庭醫生”服務能級
世界家庭醫生組織於2010年在墨西哥坎昆宣佈,將每年的5月19日定爲“世界家庭醫生日”,上海是最早提出“家庭醫生”服務的城市,浦東則走在全市前列。隨着“四件套”“三中心兩診室”的建設,家庭醫生更加“全能”了,他們像一根根毛細血管延伸進每一個細胞,給千家萬戶帶來了“減重”“看病”“住院”的新體驗。
來望江驛,體驗家庭醫生怎麼幫你減重
8座最美望江驛對應着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浦東家庭醫生喊你減重了!近日,“浦畔輕體,社區健行”——浦東新區社區體重管理望江驛體驗活動暨“5•19世界家庭醫生日”主題活動從7號望江驛出發了。
7號望江驛正對着商城路,與八佰伴街區“一步之遙”,從這裡出發到9號望江驛,正好跨過了陸家嘴、濰坊、塘橋三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區域。當天,中國冬奧歷史上的首位冠軍、奧運冠軍楊揚精神飽滿,帶領市民遊客做起了健行打卡前的熱身活動,宣讀了《致浦東新區市民體重管理倡議書》,倡導體重管理和健康生活理念。
滿目綠意,花開錦繡,每一個驛站裡外,都有家庭醫生團隊開展體重評估、健康諮詢、中醫中藥茶飲體驗、輕運動挑戰、八段錦教學、膳食營養指導等社區體重管理和家庭醫生簽約體驗活動。洋涇、陸家嘴、濰坊、塘橋、南碼頭、周家渡、上鋼、三林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應着8座望江驛,將國家“體重管理年”的號召具象化,浦江東岸一條條步道,化身爲一個個健康加油的火熱場景。
8號望江驛是濰坊的“地盤”,一個全新概念在此首次亮相——家庭醫生工作室,作爲浦東新區家庭醫生團隊的榜樣和標杆,爲市民提供高品質、整合型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康復護理及健康管理服務。
新區有20名優秀家庭醫生進入首批家庭醫生工作室建設名單。在8號望江驛,曾經獲得“上海市十佳家庭醫生”稱號的黃倩展示了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工作室風采:專注代謝綜合徵全週期管理,創新“體重-代謝-健康”三位一體干預模式,致力“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助力科學控重,防病促健。
自2025年4月起,浦東新區在全區4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構建“全覆蓋建設、全人羣受益、全景式集成”的社區體重管理“浦東樣板”,依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通過設置社區標準化體重管理門診和“輕體薈”功能專區,開展不同人羣分層分類社區體重管理模式,並向下延伸至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智慧健康驛站、功能社區等場景,助力基層慢性病防治關口前移,最大程度發揮社區體重管理項目的服務效能和社會價值。
在上班的地方把病看了
年輕的董小姐是一家公司的文員,每天上下班出地鐵口都能看見“上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大牌子,可是她從來沒有走進去過,她說:“我又沒病,用不着去看醫生。”
最近,上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團隊走進董小姐公司所在的商務區,宣傳“功能社區體驗服務”,聽說簽約家庭醫生就可以享受一次免費口腔健康檢查,董小姐和她的小夥伴們紛紛簽約。過了幾天,董小姐喉嚨痛,以往她都是隨便吃點藥店裡買的含片,這次她想起了自己簽了上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劉平陽”,於是,請了一個小時的假就直接走去看了。
“我問了預檢護士,才知道劉醫生下社區去了,但是,我可以享受在職人員快速門診服務,不用排隊就直接到一個診室看到了醫生,全過程不到半小時。取了藥回到單位就吃了,之後幾天也按照醫生的叮囑,多休息,多喝水,很快就好了。”董小姐和小夥伴們分享了這次看病體驗,大家都說“終於找到上班不舒服也能看病的地方了”。
“我們這樣的年輕上班族,沒什麼大毛病,主要就是感冒、消化不良。爲了點小毛病到醫院裡排半天隊,很花時間。”董小姐說,還有洗牙,光是預約就要好多天,約上了要請半天假,“我一直以爲家庭醫生只能籤自己住的地方,這次體驗了公司附近的家庭醫生服務,真香。”查閱上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的“功能社區職工服務包”,董小姐說:“久坐辦公,誰還沒個腰痛、肩膀痛啊,我們打算結伴去體驗疼痛評估包,由醫生給出專業的診斷,看看醫生給我們開的是低頻脈衝電療還是超聲波治療。”
上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科科長王海棠介紹,該院是功能社區試點單位,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年輕的職業人羣擁有家庭醫生,享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降低職業人羣整體患病風險”。除此之外,還爲企業定製了個性化健康服務包,如:戒菸指導、體重超重管理、女性產後盆底肌功能恢復、口腔體檢服務、四季茶飲配方以及日常食療講座、夏季防蚊蟲香囊製作、辦公室按摩保健操等定製化內容。
在家裡就能“住院”了
上海自上世紀80年代就有爲符合條件的居民建立家庭病牀服務(簡稱家牀)。在家“住院”現在怎麼樣?跟着記者去張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瞭解一下。
“我一年有20幾個家牀,一般每週有兩個半天做家牀服務,時間是跟患者家庭約好的,遇到緊急情況則要來個急診。”張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楊鎮路衛生服務站站長、家庭醫生倪方芳今天上門服務的是88歲的徐阿姨,一年多前徐阿姨的愛人老周去世了,去世前也是倪醫生的家牀患者,有一次夜裡,老周的導尿管堵塞了,他兒媳小周媳婦一個電話打給倪醫生,倪醫生一邊指導緊急處理,一邊從川沙的家裡趕過來,“好在我們站就在小區邊上,到站裡拿好需要的醫療用品,跑到患者家也就幾分鐘。”
徐阿姨家在楊鎮小區,和大兒子小周的家就是“一碗湯的距離”。十幾年前住進來的時候,徐阿姨夫妻才70多歲,老兩口身體健朗,愛好書法和繪畫,很快就融入了社區。小周提起父親至今還會落淚:“他中風後就一直癱在牀上,從160幾斤瘦到80斤,只有一年多啊!插着胃管、導尿管,一出問題就要趕緊打‘120’,次數太多了,後來‘120’的醫生都認識我了。”得知可以開家牀後,他們趕緊通過簽約的家庭醫生倪方芳開辦了家庭病牀。
跟着倪醫生爬上三樓,小周熱情地打開門,徐阿姨一見倪醫生就絮叨起來,她耳朵背,倪醫生不時趴在她身邊說話,看起來就像母女倆。徐阿姨說:“今年過年我是在醫院過的,一直都不好,還是回到家之後倪醫生幫我看好的。”說着她就站起來走了幾步,然後又扶着助行器走了幾步,說:“我現在不需要這個東西了,倪醫生的水平高、心眼好。”
小周告訴記者,父親去世後,母親始終沒有從悲傷中走出來,身體也每況愈下,高血壓、心臟病等毛病接連出現。小周說:“我們一有事就撥打倪醫生的電話,她隨叫隨到。我曾勸母親住院治療,但她拒絕了,她說更喜歡倪醫生來家裡爲她看病。”徐阿姨的房間配備了醫療牀、製氧機等設備,完全符合辦理家庭病牀的條件。
據悉,上海的家庭病牀2024年底達到9.1萬張,其中,浦東新區2024年建立家庭病牀22980張。張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落於張江科學城的核心區域,承擔着周邊地區13.04萬社區居民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服務等任務。2024年,新建家庭病牀658張,累計開展家庭病牀診療3440人次,讓行動不便的人羣在家也能享受到專業、便捷且貼心的醫療服務。
與其他區域不同,張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人口老齡化程度爲11.43%,年輕人佔比較高,“最近幾年也有中青年人來辦家牀的,一般是骨科手術後,在家換藥不用周折,待手術換藥後痊癒,家庭病牀也自然撤銷。”倪方芳說,“上門服務不僅解決了行動不便人羣就醫難的問題,更能實時掌握他們的健康狀況。”
最新出臺的《上海市家庭病牀服務工作規範》,明確九大類51項家庭病牀服務,主要包括診療服務、檢查檢驗、護理服務、治療服務、中醫治療、康復治療、安寧療護、藥學服務、諮詢指導等。張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表示,比如卒中後的康復、骨科手術後的康復等,均可在家庭病牀完成。再以護理爲例,中心提供腫瘤患者PICC置管護理、PORT輸液港護理,只要家庭病牀患者有需求,且家庭環境允許的情況下,服務也可以在家中進行,造福更多“難以出門的患者”。
(來源:浦東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