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關稅壓力來襲 法人:採取防禦操作、偏好內需導向個股
臺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已於7月上旬向諸國發出一系列信函,概述20-40%關稅,與4月上旬的水準相比並未降低多少。法人建議,規避臺灣外銷消費產業,主因10%基準關稅侵蝕毛利率及匯兌損失,更偏好內需導向及個股,如統一(1216)、統一超(2912)、寶雅(5904)、興富發(2542)、皇普(2528)等。
法人表示,最新稅率將於8月1日生效,對越南和菲律賓課徵20%、印尼32%、孟加拉35%、柬埔寨36%及緬甸40%。
由於美國高度依賴從東南亞、中國大陸和臺灣進口自行車、成衣、鞋類和窗飾,但供應商獲利率微薄,難以承受高關稅,因此大部分與關稅相關的成本增幅將只能轉嫁給消費者。預期美國消費將難以保持完好無缺,市場競爭加劇將迫使品牌與零售商吞下一些成本增幅並傷及利潤率。
法人建議,採取防禦性操作,主因美國8月1日即將生效的更高關稅將加劇臺灣外銷消費產業獲利下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