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脈動繪就暑運長卷

全國鐵路暑運鏖戰正酣,行程過半交出亮眼答卷。截至7月底,累計發送旅客3.35億人次,日均超千萬,同比增長近兩成;高峰日開行列車突破一萬列,其中高鐵動車組佔七成以上。數字背後,是鋼鐵動脈的強勁搏動,更是中國經濟活力與民生福祉的生動註腳。

科技重塑出行,無感通關提升智慧體驗。電子客票基本全覆蓋,刷證進站已成常態;“鐵路12306”App日活峰值逼近七千萬,候補購票、在線選鋪、互聯網訂餐等智慧服務化解旅途煩憂。七成以上旅客享受“無接觸”便捷出行,智能調度讓滾滾人潮高效流動。廣州南站試點“一臉通行”,平均進站時間縮至三秒;北京西站引入智能機器人,日均答疑五千次,科技的溫度觸手可及。當技術真正沉到細節、落到指尖,出行便不再是負重,而是輕盈的城市問候。

路網牽引經濟,鋼鐵引擎激活暑期市場。熱門旅遊城市鐵路客流同比激增三成,帶動餐飲、住宿、景區收入顯著攀升。上海虹橋站暑運日均到發逾四十萬人次,屢創新高;成渝高鐵“公交化”開行,最短間隔僅五分鐘,催生“雙城生活”新業態。一條條高鐵把山海摺疊成“一日生活圈”,爲區域經濟注入澎湃動能,也讓“說走就走”成爲假期裡最鮮活的表情。軌道鋪到哪裡,市場就繁榮到哪裡,人流與商機在同一條鋼軌上雙向奔赴,這正是交通網絡對區域發展的乘數效應。

服務編織溫情,民生專列守護萬家燈火。鐵路部門精準加開學生、務工返鄉專列,重點羣體出行無憂;“愛心通道”已服務老幼病殘孕旅客超五百萬次,預約量同比增長四分之一。七月末,京津冀暴雨突襲,北京局集團連夜調運兩萬份餐食、四萬瓶飲用水,爲滯留旅客搭起臨時避風港;Z150次列車上,列車員七分鐘完成高燒幼童生命接力,孩子轉危爲安。暴雨、颱風、高溫輪番來襲,鐵路人晝夜鏖戰,用行動詮釋“人民鐵路爲人民”的初心,也讓鋼軌延伸出家的方向。所有宏大的敘事,最終都要落在個體的安心與微笑上——當服務把“人民”二字寫進每一次彎腰與舉手,鋼軌便有了溫度,城市也因此柔軟。

汽笛再次響起,列車繼續飛馳。我們看見,科技的鋒芒、路網的力量、服務的暖意,正沿着縱橫交錯的鋼軌,把時間與空間摺疊,把人心與夢想串聯。暑運下半程,列車繼續飛馳。這奔騰不息的鋼鐵洪流,以科技爲翼,以經濟爲錨,以民生爲核,運送着億萬人次的旅程,也承載着復甦的信心與向前的希望,爲中國式現代化鋪就堅實路基。流動的中國,加速奔跑,永不止步。

李明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