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動脈護航世運會,解碼中國“速度+溫度”雙軌答卷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中,中國鐵路以高效的運輸動力、貼心的關懷服務和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如一條鋼鐵動脈,卻溫柔細膩的,爲世運會的成功舉辦注入澎湃動力,彰顯着獨特的鐵路精神。
高效運力,構建國際級運輸網絡。世運會期間,面對全球人員與物資的虹吸效應,鐵路部門實施動態運力調配機制,通過智能調度系統實時監測客流密度,採取熱點線路增開直達專列、重聯編組擴容運能等策略,實現分鐘級運力響應。針對賽事器材運輸,創新啓用國際聯運綠色通道,依託中歐班列“蓉歐速達”線路,將奧地利定製索道滑水設備的運輸週期從海運45天壓縮至11天,創下單件超限貨物國際鐵路運輸時效紀錄。
人文關懷,織就全場景服務網絡。在服務細節設計上,車站、列車構建三維防護體系:站臺鋪設防滑係數達R10級的複合材料地墊,候車區搭建抗風壓8級的智能風雨連廊,列車配備恆溫恆溼毛毯存儲艙應對極端天氣。針對運動員裝備特性,研發模塊化行李固定裝置,採用航空航天級緩衝材料對滑雪板、衝浪板等器材進行三維空間定製化收納,實現1.5噸級超規行李安全運輸。
智慧服務方面,部署生物識別閘機集羣,通過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實現30秒無感通行;開發多語種導航矩陣系統,集成英、法、意等12種語言AR導航功能;設立世運服務中樞,運用數字孿生技術實時優化客流路徑,使國際旅客平均換乘耗時縮短至4.2分鐘。
一絲不苟,展現”鐵路人”敬業精神。中國鐵路在成都世運會中的傑出貢獻,離不開每一位“鐵路人”的默默付出。從調度室內緊盯屏幕、精心規劃列車運行圖的調度員,到接觸網工對受電弓高壓設備精準度達0.1毫米的精確校準;從站臺上來回奔走、引導旅客的乘務員、志願者,到日夜不停、星夜兼程的火車司機,每個鐵路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以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詮釋着鐵路精神的內涵。
當世運聖火漸熄,中國鐵路用鋼軌丈量出的不僅是速度與溫度的刻度,更是新時代大國基建的擔當圖譜。“從45天變11天”的中歐班列奇蹟,到“30秒無感通行”的智慧服務革命,這場國際賽事不僅檢驗了鐵路運輸的硬實力,更彰顯了“人民鐵路爲人民”的價值內核。正如鐵軌延伸向遠方,中國鐵路的服務精神也將持續突破邊界——期待更多鋼鐵動脈以創新爲輪、以責任爲軌,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征程上書寫新的時代篇章。(薛春陽 李欣洋)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