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智慧”解碼“有溫度”的化學科普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 通訊員 金璟)“以化學之道,解生活之理,格萬物之致……”日前,華東理工大學“85後”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科普新銳人物”戴升帶着科普新書《50條化學原理》來到上海書展,再次受到廣大學生讀者熱捧。

《50條化學原理》把中學課堂裡的50個核心概念還原爲50段跨越百萬年的文明現場,通過350幅原創手繪,一眼看懂能量流向。書中特設“中國智慧”專欄,從宋代“馬騎燈”到徐壽翻譯《化學鑑原》,再到中國穩居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生產國,50條原理背後都有“中國方案”。

戴升爲廣大讀者帶來主題科普演講,他用3段能源革命的故事,串起火與木柴、化石燃料、氫鋰雙生的化學邏輯。從古代水車、走馬燈的巧妙設計,到現代燃料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技術突破,戴升講述瞭如何以化學視角理解能量流動、驅動技術演進,點亮人類文明的前行之路。

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在科普圖書出版中,持續深耕“青年科學家原創科普”,倡導“用中國故事講科學、用科學精神育新人”,豐富的科學家故事讓科學原理更加形象生動,幫助孩子們打開通往科學世界的大門。

作者:任朝霞 金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