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慶陽西峰檢察:司法溫情解“心結” 精準護企破“難題”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志鋒 通訊員 褚鵬程

“我收到錢了,非常感謝你能夠幫我!”看到當事人馬某發來的收款截圖,得知她的煩心事得到圓滿解決,檢察官感到十分欣慰。

如我在訴 化解糾紛促和諧

2024年11月份的一天,馬某向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人民檢察院民事檢察官反映,其於2023年3月1日入職甘肅某食品有限公司從事麪包內包裝工作。2023年10月12日,馬某因患嚴重疾病提前一個月申請離職而遭到公司拒絕。公司負責人翟某希望馬某堅持到新人入職,馬某考慮到公司的難處,便答應再工作三個月。2024年2月份春節假期結束後,馬某再未到該公司上班,翟某因此剋扣馬某工資630.5元一直未付。同時,馬某提交了勞動合同、工資流水、診斷證明、住院病例等證據材料。

檢察官受理該案後認爲,案件事實清楚、法律關係明晰、訴訟標的額較小,徑行支持起訴既增加雙方當事人訴累,又浪費司法資源。於是,檢察官一邊圍繞案情向馬某釋明其民事權利及相關法律規定,一邊詢問其是否願意接受和解,馬某當即表示同意。隨後,檢察官電話聯繫到甘肅某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翟某,通過耐心講解拖欠員工工資的法律後果,使翟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當天就向馬某微信轉賬500元,雙方自此握手言和。

下沉走訪 聚焦“痛點”紓企困

檢察官在與翟某溝通中瞭解到,其公司主要從事麪包生產、加工和批發業務,業務員向商家送貨後將回款挪用甚至侵佔的情形時有發生,給公司正常生產經營造成一定困擾。同時,翟某公司所在的西峰區東方物流園區內有多家從事食品生產批發、冷鏈倉儲運輸、醫療器材銷售企業。

“園區內的企業會不會存在相同的問題?又該如何幫助它們?”

帶着疑問,檢察官逐個走訪了園區企業,發現幾乎都存在業務員不及時向公司上繳貨款、生產和運輸安全事故屢次發生、職工法律風險意識比較淡薄等問題。

經過與企業家的深入交流,檢察官建議給園區企業量身定做一次法治講座,旨在幫助企業預防法律風險和警示教育職工。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企業家的熱烈歡迎。

爲了讓講座針對性更強、內容更豐富、效果更好,西峰區人民檢察院邀請慶陽市律師協會指派專業律師積極參與其中。

送法上門 精準施策護髮展

2025年5月22日,西峰區人民檢察院聯合慶陽市律師協會在物流園區開展“法潤企業 護航發展”法治講座。

講座圍繞“四大檢察”職能的內容及特點、業務員收款管理法律風險、商家拖欠貨款應對策略、安全生產與駕駛責任解析以及西峰區人民檢察院在民事法律監督、護航企業發展、保障民生民利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與成效等內容展開。參與的企業代表和職工現場提問,檢察官和律師當面答疑,氣氛十分熱烈。

“此次講座直擊痛點,全是乾貨,爲我們防範風險、規範管理開出了法治良方,大家都很受啓發,感受很不一樣。”某冷鏈物流公司企業負責人張某感慨地說道。

職工們也紛紛表示:“以前覺得不論發生什麼責任事故,都由公司兜底,沒想到自己也可能承擔法律後果,以後一定要嚴格遵照公司規章制度。”

講座結束後,張某向檢察官提供了兩年前員工陳某私自將公司貨款4萬元用於個人支出,並在出具欠條後離職,經多次催要拒不歸還的線索,檢察官研判後建議其通過民事訴訟途徑維權,並對收集、固定相關證據提出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