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油用錯一樣害發炎 醫曝2地雷

橄欖油若過度加熱,可能會讓油脂氧化,失去促進健康效益。(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橄欖油被公認是有益健康的好油,但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鬱純表示,要透過吃橄欖油發揮最大健康效益,一定要把握避免高溫、避免氧化2個重點,最新研究發現,橄欖油若經高溫加熱或儲存不當,可能導致氧化,食用後反而會促使腸道發炎與菌相失衡,建議使用橄欖油最好空腹喝或涼拌最佳。

黃鬱純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橄欖油是地中海飲食的主要核心成分,當中特殊的油酸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LDL),且橄欖油具備通便、幫助消化、調整菌相與減少腸道發炎的功效,但最新研究發現橄欖油若使用不當,反而會讓腸道發炎。

黃鬱純指出,一項於2025年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當橄欖油經高溫加熱或長期儲存導致氧化後,其所含的脂肪酸與多酚,便會產生變性與降解,食用後可能促使腸道出現發炎反應與菌相失衡。

黃鬱純指出,橄欖油要發揮最大促進健康效益,有2個重點,分別是避免高溫與避免氧化,建議每日攝取15到30毫升(約1到2湯匙)冷壓或特級初榨橄欖油,最有益於腸道健康,可用於涼拌或直接生飲,空腹飲用更能直接促進腸道潤滑。

黃鬱純指出,橄欖油是適合低溫烹調的油品,若過度加熱,使其熱度超過發煙點(冒出白煙),便會讓油脂氧化,失去促進健康的效益,且儲存也要放在陽光無法直射的陰暗處,以免光線加速油品的氧化速度,所以食用橄欖油,真的要多加留意,纔不會反而吃出身體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