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糖尿病40年眼、腎都正常 譚敦慈曝關鍵 1運動CP值高

想要飯後動一下穩血糖,但又不想對腸胃造成負擔,可以做踮腳尖運動。(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容易產生一系列的併發症造成健康危機,但做好飲控、運動,則能避免。無毒教母譚敦慈憶起自己父親,雖罹患糖尿病40多年,但直到離世前,眼、腎功能都良好,她認爲關鍵就在飲食自律與飯後活動。物理治療專家吳定中則推薦,飯後可以做踮腳尖運動,不僅能穩血糖,還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CP值很高。

無毒教母譚敦慈在《健康2.0》節目指出,父親罹患糖尿病40多年,但直到過世前,眼睛與腎臟功能均佳,也沒有心肌梗塞等疾病,她說父親在罹病期間非常自律,就連最愛的小美冰淇淋,一小杯都要分三天吃。

譚敦慈回顧自己父親的飲食,表示他會在飯前喝一小杯水,接着從蛋白質開始進食,再吃一大碗青菜,最後才吃飯,如果當餐想吃冰淇淋,就會減少飯量,藉此平衡血糖負擔,飯後也會站起來走動,時間約在半小時至一小時間。

譚敦慈坦言,由於父母都有糖尿病,她自己也擔心未來會進入糖尿病前期,因此更加註重日常管理,包括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血糖監測。她發現自己若吃飽後不動,血糖容易升到120、130,但只要飯後洗碗或拖地,數值就能維持在120以下,此外,遵守「水、肉、菜、飯」的進食順序時,血糖幾乎不會明顯波動。

想要飯後動一下穩血糖,但又不想對腸胃造成負擔,物理治療所院長吳定中建議可以做踮腳尖運動,幫助小腿肌肉收縮、促進血液迴流心臟,也可以搭配腳跟走路,藉由拉長小腿肌肉達到伸展效果,當兩者交替進行,「一長一短」如同幫浦運動,有助於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