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聚焦穩定幣發展與產業機遇 業界專家共探Web3.0金融新生態

7月18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聯合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在經濟學院808會議室舉辦 “穩定幣的商業機遇:來自業界的聲音” 南土國際金融政策圓桌會。此次會議是復旦大學圍繞穩定幣主題開展的第三場專題研討,匯聚了金融學界、區塊鏈產業、金融機構等領域的十餘位專家,深入探討穩定幣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發展現狀、商業潛力及監管挑戰。

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楊長江主持會議時指出,穩定幣被視作開啓鏈上金融生態新時代的關鍵,其發展需要理論研究、政策支持與市場實踐的協同發力。本次會議聚焦業界視角,旨在從實踐層面剖析穩定幣的現實價值與未來路徑,爲構建可持續的行業生態凝聚共識。

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級教授殷劍峰在主題發言中提出,穩定幣是資產代幣化浪潮中的一環,其金融機理與資產證券化相通,但技術特性賦予其可編程、可組合及原子結算等新優勢,可能重塑支付結算體系的底層邏輯。他強調,資產代幣化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也面臨系統性風險、道德風險及監管缺失等挑戰,需警惕重蹈次貸危機覆轍。

殷劍峰特別提到,中國龐大的工業互聯網基礎爲資產代幣化提供了獨特場景,若能實現鏈下資產數據與鏈上的有效映射,製造業的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有望實現全鏈條數字化革新,推動Web3.0在實體經濟中快速落地。

大成Web3研究中心主任、香港RWA研究院法律合規院院長王善良解讀了美國近期通過的三項法案,指出其對穩定幣監管、去中心化金融(DeFi)豁免及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態度,凸顯了全球數字金融競爭的戰略意義。他認爲,穩定幣的本質是連接 Web2 與 Web3 的 “橋樑”,其發展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一場 “思想革命”,將重新定義金融交易的信任邏輯與效率邊界。

華士科技董事長、點亮資本合夥人張亮結合股權投資經驗指出,國內市場對資產數字化的需求日益迫切,碳資產、算力資產、新能源資產等原生數字資產具備快速上鍊的潛力。他同時提到,國內外監管環境的差異導致資產跨境流通存在障礙,如何在合規框架下實現鏈上資產的全球配置,是行業面臨的核心挑戰。

上海特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崔建軍則從技術角度闡述了資產上鍊的實踐路徑,強調物聯網、區塊鏈與AI技術的融合可解決鏈下資產真實性覈驗的 “最後一公里” 問題。他以 “上證鏈” 及老酒溯源交易平臺爲例,說明聯盟鏈在資產確權、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的應用價值。

IMIAO TECH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曾熙以企業實操案例說明穩定幣的實用價值,例如在跨境大額採購、華強北小商品交易、“一帶一路” 沿線資金結算等場景中,穩定幣憑藉高效、低成本的特性填補了傳統金融服務的空白。他提到,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地區已形成穩定幣結算的規模化市場,顯示出其在規避貨幣管制、提升交易效率方面的獨特優勢。但他也提醒,穩定幣行業存在泡沫,底層基礎設施如以太坊生態、跨鏈技術、預言機等纔是更值得關注的長期投資方向,而牌照化可能擡高行業門檻,擠壓創業空間。

PANGA CAPITAL 合夥人方子驥聚焦美國穩定幣法案背後的戰略邏輯,認爲其核心目標包括擴大美債需求、與人民幣國際化競爭、構建全球統一的鏈上資本市場。從投資角度看,他指出穩定幣的機會在於場景分發,如面向跨境貿易的支付工具、鏈上類銀行業務創新等,而 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的發展需匹配穩定幣持有者的需求,優先從貨幣市場基金、優質股票等資產切入。

智堡創始人朱塵結合自身在加密貨幣領域十餘年的經歷指出,穩定幣已從早期的“超主權貨幣”理想轉向合規化發展,逐漸成爲傳統金融體系的補充。對於中國而言,發展穩定幣需先明確主權貨幣信用的根基,同時借鑑支付寶等成熟支付工具的場景經驗,釋放市場創新活力。他特別強調,代際差異帶來的需求變化不可忽視,年輕一代對加密資產的接受度將深刻影響行業未來格局。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華東區總裁楊傳東分享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實踐探索。渣打銀行已牽頭在香港推進港幣穩定幣發行項目,並宣佈將開展比特幣和以太坊現貨交易,成爲全球首家涉足加密貨幣現貨業務的系統性重要銀行。他表示,傳統金融機構正通過“連接器”角色,推動數字資產與傳統金融體系的融合,香港的離岸優勢爲人民幣穩定幣的試驗提供了可能。

復旦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周光友做了“穩定幣與央行數字貨幣的競爭:定位、博弈與未來”的主題發言。他指出,近年來,隨着區塊鏈和數字支付技術的快速發展,穩定幣和央行數字貨幣幾乎同時登上了全球金融舞臺,並呈現出日益複雜的互動格局。在演講中,周光友從三個方面系統闡述了兩者之間的關係:第一,穩定幣與CBDC的基本定位與核心差異;第二,在國內外金融體系中的競爭表現與重點博弈領域;第三,面向未來的制度演化趨勢與政策思考路徑。

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青探討了穩定幣助力綠色資產發展的路徑。李志青指出,綠色資產有穩定價值和政策支持,可設計激勵機制,但存在確權、定價等問題。中國具備雙重基礎,可探索試點路徑,綠色穩定幣還能助力人民幣國際化,中國應抓住機遇推進相關研發試點。

與會專家普遍認爲,穩定幣的發展需平衡創新與監管,既要正視其在提升交易效率、拓展金融包容性等方面的優勢,也要建立適配的風險防控體系。隨着全球數字金融競爭加劇,中國需在堅守金融安全底線的前提下,探索符合國情的穩定幣發展路徑,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