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興隆鎮:“小路燈”照民意 “微實事”大民生
“鄧主席,咱們石乳村的路燈全亮了!您快來看,孩子們在燈下跳皮筋呢,大家都在說出來散步都感覺安全了!”近日,奉節縣興隆鎮人大主席鄧超(縣、鎮人大代表)的手機裡,傳來石乳村村支書易丹難掩興奮的聲音。掛掉電話,鄧超也起身往石乳村走去……這條曾讓村民摸黑夜行的路,此刻正被300餘盞太陽能路燈照亮。
今年3月,興隆鎮人大主席團在“代表進家門”走訪活動中發現,路燈成了石乳村村民口中的高頻詞:“石乳村九安置點到環線再到老林業站的路,一到晚上就黑黢黢的,車輛往來頻繁,太危險了。”“上週大坡的杜二哥騎摩托,就因爲這段路沒燈,加上路滑,直接開到排水溝裡,摔傷了腿,現在都還在家裡躺着呢。”“晚飯後想在場鎮周邊散散步,可天暗得早,又沒路燈,實在是不方便,有些老人不敢出門散步,學生下晚自習也得摸黑回家。”
爲精準掌握情況,縣、鎮代表們組建了調研小組,召集羣衆、村幹部開院壩會,用筆記本仔細記錄每一條訴求;連續七天夜裡沿線勘察,在老林業站附近,他們親眼看見一輛三輪車爲避讓黑影急剎側翻,所幸無人受傷。“這不是小事,是關乎性命的民生大事!”鄧超在調研筆記上重重畫了個五角星。
找準問題關鍵後,興隆鎮人大主席團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組織縣、鎮人大代表主動擔當作爲。他們帶着詳實的調研數據和充分的項目論證,多次與縣級部門對接溝通,成功爭取到高山移民後扶資金支持,爲路燈及步道建設掃清了最關鍵的資金障礙。工程推進中,縣、鎮代表們又化身“服務員”,深入施工現場。面對部分村民對施工佔地的顧慮,他們自掏腰包提着米油、帶着規劃和設計圖逐戶上門耐心解釋,用樸實的話語講清路燈安裝的長遠益處:“燈一亮,晚上走路、幹活都方便,安全也有保障。”最終贏得村民羣衆全力支持,實現工程“零糾紛”推進。
6月中下旬,路燈安裝進入衝刺階段。爲築牢工程質量防線,鄧超組織縣、鎮代表們成立專項監督小組,每天到場現場檢查,對路燈設備採購、安裝工藝規範、線路安全保障等環節全程跟蹤監督,確保每一盞路燈都經得起檢驗。“這個燈杆埋深不夠,得再加30釐米。”曾理煦(鎮人大代表)用捲尺量着基礎坑;易丹則盯着太陽能板角度:“角度偏5度,充電效率降三成,必須調準。”歷經10余天的緊張施工,石乳村九安置點至環線到老林業站、石乳村大坡至清泉村辦公室兩條線路的300餘盞路燈全部安裝完畢並順利通電。路燈亮起來後,代表們又牽頭建立“村集體+村民”共管機制,明確維護責任主體,開通了“路燈故障報修熱線”,確保問題第一時間響應、及時解決。
如今,夜幕降臨,“小路燈”如繁星閃爍,石乳村的孩子們在路燈下追逐嬉戲,老人們坐在燈下品茗話家常,晚歸的車輛不再鳴笛趕路,連路邊的野花都被燈光鍍上一層溫柔的金邊。(毛韋、廖山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