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中國大陸洗產地!海關查獲168筆疑似違規案例、50件開罰
財政部關務署強力防堵「洗產地」。本報資料照片
財政部關務署強力防堵「洗產地」,自2025年4月啓動強化查覈以來,截至8月31日止,四大關口已檢查輸美貨物1萬4,025筆,查獲168筆疑似違規案件,涉及產地標示不實或未依規定標示,其中已有50件遭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裁罰。
關務署指出,爲避免中國大陸及第三地貨品僞冒「MIT」再轉運至美國規避關稅,海關採取「事前嚴防、事中嚴查、事後嚴罰」三嚴措施,今年4月中起,已責成基隆關、臺北關、臺中關及高雄關成立「違規轉運強查小組」,每週至少查覈一次,並由關務長親自帶隊執行。
違規貨品涵蓋多種產業,包括電腦機殼、訊號線或轉換器、變壓器、通訊器具、塑膠製品、光阻剝離劑、燈具、無線門鈴、延長線、電子遊戲機零件、網通設備及風扇等。
關務署強調,後續強查小組將持續運作,並結合經濟部及美方合作,透過情資交換與風險分析,更精準鎖定可疑廠商與貨物。海關將嚴格執法,嚴查嚴罰,確保杜絕「洗產地」,擦亮MIT招牌,維護臺灣產業利益與貿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