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洗腎王國!石崇良:納照護計劃精準篩 可延緩10年進入透析

▲臺灣腎臟醫學會舉辦世界腎臟日記者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臺灣曾經因爲洗腎率全球第一,揹負着「洗腎王國」的污名,一直到2022年開始透析人數纔出現反轉下降。其實根據健保署統計,是否加入共同照護網,10年來洗腎比例可以有10倍的差異。健保署長石崇良今(4)日表示,要延緩腎功能惡化,健保已擴大家醫計劃,包含追蹤腎功能使用更精準的篩檢,加上健康促進、用藥給付等,有助延緩民衆進入透析至少10年。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多達8.5億人口受腎臟病所苦,慢性腎臟病健保支出民國112年達592億元,是臺灣前10大死因之一,賴清德總統在2月27日「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第3次委員會議訂下2030年三高相關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降低1/3目標。

「你的腎臟健康嗎?」是2025年世界腎臟日的行動主題,臺灣腎臟病醫學會今日舉辦記者會,邀集臺灣家庭醫學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臺灣基層糖尿病協會以及健保署共同呼籲,腎臟病是一個無聲疾病,容易發現時已是晚期,鼓勵重視定期篩檢。

石崇良致詞表示,慢性病照護是健康臺灣很重要目標,三高、肥胖都是腎臟病風險因子,再加上不少臺灣民衆有亂用藥物習慣,讓臺灣過去是洗腎王國,透析人口比例世界排名第一且年年成長,透過許多照護介入,國內2022年透析人口9.8萬達到最高峰,現在終於有下降反轉趨勢。

石崇良指出,要改善問題必須從源頭介入,希望更早發現腎功能異常並且進入家醫計劃的照護網,國健署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自今年起將篩檢年齡降至30歲,提供5年一次免費的腎功能篩檢。共照網更從去年起納入更精準的篩檢,加上生活型態評估、營養與生活型態改變等健康促進,若腎功能再惡化可及早用藥。

健保署於3月1日通過慢性腎臟病治療新藥納入健保給付,並結合腎臟病照護計劃爲給付條件,石崇良表示,強化生活習慣改變及定期追蹤等認知與行動力,相關措施介入整體有助延緩進入透析至少10年。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陳宏麟則提到,分析2005~2015年期間糖尿病個案,加入共照網個案洗腎率明顯低很多,和沒有加入個案相比,洗腎發生率差別可達10倍。

臺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臨牀上慢性腎臟病只要及早搭配適當治療與系統性照護即可獲得有效控制,甚至進而逆轉病情。

臺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進一步指出,許多病友聽到罹患腎臟病常像被宣判重刑一般,擔心共病與後續生活受限、惡化問題與長期治療負擔等等,甚至會在診間大哭失聲,然而在政府與各界持續溝通下,早期篩檢並發現的腎友也漸漸增多,慢性腎病照護率也同樣維持攀升趨勢,相信輔以數位化新方法,可更進一步提升民衆健康意識,與慢性疾病威脅揮手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