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S納健保快一年!逾2千人受檢「肺癌最多」 石崇良曝下一步計劃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明NGS納入健保後最新情況。(圖/記者洪巧藍攝,下同)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去年5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即將要滿1年,根據健保署最新統計,至今年2月底已經申報2041件,又以肺癌、攝護腺癌、卵巢癌最多。健保署長石崇良今(25)日表示,正着手讓NGS報告標準化,最快5月公佈指引。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一次檢測多個癌症基因,可有效率得知結果,幫助癌症病人選擇後續相對應、有效果的治療用藥,健保署去年5月開始將「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納入給付,適用19種癌別,公3種定額給付分別爲BRCA基因檢測支付1萬點、小套組(≦100個基因)支付2萬點及大套組(>100個基因)支付3萬點。

統計去年5月到今年2月申報NGS共計2041件,金額3487萬點;其中BRCA1/2申報1019間最多,實體腫瘤小套組577件,大套組423件,血液腫瘤小套組21件,大套組1件。申報前五癌別依序爲肺癌672件、攝護腺癌347件、卵巢/輸卵管/腹膜癌320件、乳癌265件、肝內膽管癌164件。

石崇良今日出席臺基盟、國衛院共同舉辦的2025精準健康論壇,他致詞時表示,NGS給付不僅是臨牀的醫療參考、幫助民衆接受治療,也會成爲重要的健康資料,作爲未來研發研究、療效評估的重要來源,建立資料庫。

▲臺基盟、國衛院成立臺灣全基因體定序聯盟(Taiwan WGS Consortium,TWC)打造臺灣生醫資料自主與精準醫療新引擎。

然而過去經常面臨資料格式不同的問題,石崇良說,健保署要讓NGS報告標準化、國際化,已經請國衛院與中研院合作訂出102個欄位,從基因報告到重大傷病申請需要臨牀資料,用藥事前診察資料,臨牀後續需要資料等,以呈現整段的病患療程。

石崇良說,目前已請林口長庚、臺中榮總、成大醫院、花蓮慈濟等7家醫學中心進行測試,最快5月公佈NGS報告標準化指引,讓各家醫院、實驗室檢測結果可以互通,不僅是增加效率,後續更進一步讓重大傷病申請、用藥事前審查等都可數位化,也能建立國內相關臨牀療效的大資料庫。

國衛院及臺基盟生技主導成立臺灣全基因體定序聯盟(TWC),結合臨牀醫學中心、學研單位與產業界,共同推動基因體定序(WGS)的臨牀實證與應用擴展。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蔡世峰表示,將透過產官學研共同合作,建立公共資料庫執行先導計劃,已經完成5000個WGS,將依相關法規逐步公開共享。

蔡世峰表示,聯盟選定五大目標包括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代謝異常脂肪肝病變、老化,將逐步完成2萬個全基因體定序;以全基因體序列爲基礎,針對糖尿病腎病變,提出優質臨牀服務及有效防治措施。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蔡世峰。(圖/記者洪巧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