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運動穩血糖又防胃癌 做家務也算
飯後散步對身體健康有益。(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血糖控制好,不只能預防糖尿病,還有助於減重與代謝健康。醫師魏士航指出,餐後若能搭配3個簡單動作,就能有效避免血糖飆升,包括散步、騎腳踏車、做家務,這些動作不僅簡單,還容易執行。此外,醫師鄭泓志也指出,晚飯後散步或做點簡單家務,能減少胃癌發生機率。
減重醫師魏士航在YouTube頻道指出,吃完飯不想讓血糖暴衝,餐後的3個簡單動作能幫上忙。首先是快走,餐後散步是最簡單、最有效的低強度運動,有助穩定血糖;其次是騎自行車,不論是室內飛輪或戶外騎腳踏車,就算是低阻力騎行,也能幫助提高心肺功能、血糖穩定;最後是打掃、拖地、整理房間等家務活動,也有效果。
魏士航提醒,雖然上述動作能穩定血糖,但不代表能隨意亂吃,仍要搭配低糖、低碳水的飲食份量,以及水、肉、菜、飯、果的進食順序,才能真正控糖。
前臺大醫院醫師蒼藍鴿(吳其穎)曾PO文指出,血糖大約會在飯後一小時達到高峰,對於血糖偏高甚至糖尿病者,飯後不要坐着是根本且有效的改善方式,外出散步、原地踏步、甚至速度較慢的超慢跑等活動都可以,只要飯後處於活動狀態,都能有效的控糖甚至減重。
腸胃科醫師鄭泓志曾分享研究表示,晚飯後沒散步的人,比起有飯後散步習慣者,罹患胃癌的機率會高出近3倍。飯後散步的保護機制,是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胃排空,減少胃酸逆流和細菌增生,降低長期發炎對胃的傷害,建議飯後至少散步10分鐘,讓胃有機會消化食物,若沒時間散步,也可以選擇站立或做簡單的家務,避免馬上坐着或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