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前只做1事 她半年狂甩24公斤:血糖也穩了

用餐前先吃足夠的蛋白質,能增加飽足感,有助於減重與血糖控制。(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減重不一定得餓肚子。減重醫師蕭捷健分享有位女子長期爲減重與控制血糖傷腦筋,她請女子用餐前先吃足夠的蛋白質,結果半年後,女子的體重從86公斤,減到62公斤, 連血糖都穩定許多,飯前的這個小動作,不僅讓女子的血糖與體重乖乖聽話,人也變得更有精神。

蕭捷健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上述女子過去吃飯總是一口飯配一口菜,或是先吃自己最愛的澱粉類食物,像麪條或麪包,但這樣的進食順序,很可能就是造成她飯後血糖快速上升、一下子又覺得餓的關鍵原因。

蕭捷健指出,空腹攝取高GI碳水化合物會引發快速糖化反應,促使胰島素大量分泌,易造成血糖震盪與脂肪肝生成,其實只要在吃飯前,先吃足夠的蛋白質,例如肉、魚、蛋、豆製品,就能改善這個問題。

蕭捷健指出,先吃下的蛋白質會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會刺激腸道分泌腸泌素(就是瘦瘦針的成分),而腸泌素能幫助穩定飯後血糖,讓之後吃進去的澱粉糖分慢慢被肌肉利用。

蕭捷健指出,上述女子聽他的指導,每次正餐前都會先來一杯植物性基底的蛋白飲,因爲蛋白飲消化成氨基酸的速度更快,半年後,女子的體重從86公斤,減到62公斤,連血糖都穩定許多,還順便解決了減重期間蛋白質攝取不足、導致肌肉流失的問題,可說是一舉數得。

蕭捷健指出,學術研究也支持這樣的做法,康乃爾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先吃蛋白質蔬菜、最後吃碳水的進食順序,和先吃碳水相比,餐後胰島素反應更低,也就是說,身體只需分泌較少胰島素就能處理血糖。

蕭捷健指出,另外一項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更驚人,先吃蛋白質和蔬菜再吃碳水,餐後30、60、120分鐘的血糖濃度,分別降低28.6%、36.7%、16.8%,而餐後血糖曲線下面積,更是降低了高達73%。

蕭捷健指出,飯前先吃蛋白質,還能讓身體在飯後休息或運動時更多地利用脂肪作爲能量來源,吃飽後的疲倦感,也能減輕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