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護航 營商環境優化促發展——菏澤政法機關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綜述
“感謝你們用專業和溫情幫助我們化解了危機,保住了企業生命線!”日前,在鄆城縣金融糾紛一體化處理中心,某紡織企業負責人緊握着鄆城法院承辦法官劉豐山的手說。一場可能兩敗俱傷的金融糾紛,通過該縣實行的“法學諮詢專家”機制成功轉化爲雙贏方案——這是我市以法治力量精準滴灌市場主體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全省政法機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堅持以解決涉企突出問題爲着力點,以“小切口、小專項”爲切入點,充分發揮職能,凝聚工作合力,持續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法保障。
法治的溫度,首先體現在服務的觸角延伸上。菏澤政法機關主動打破傳統工作邊界,將一項項貼心服務精準送到企業門口,營造暖心營商環境,護航企業發展。
針對轄區企業密集、治安要素複雜的實際,曹縣公安局創新推出“項目警長制”,爲重點企業配備“專屬警務管家”,創新“一對一”幫辦代辦機制,加速職能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爲維護市場秩序、服務企業發展,我市嚴懲非法經營、合同詐騙、非法集資、串通投標等犯罪,據統計,全市法院共審結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案件170件,檢察機關起訴職務侵佔、挪用資金等犯罪13件13人。
“法治不是高懸的利劍,而是託舉企業發展的手掌。我們要求政法幹警當好法治‘店小二’,靠前服務、用心服務,讓企業真切感受到政法服務就在身邊。”菏澤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地方的營商環境好不好,關鍵要看法治化程度高不高。如何給各類經營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菏澤政法機關從容應答。
今年以來,有關曹縣馬面裙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熱度居高不下。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後,知識產權侵權現象卻時有發生。對此,曹縣檢察院積極探索護航特色產業發展檢察路徑,與當地市場監管等行政部門加強協作,在充分了解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民事訴訟情況的基礎上,積極爲企業提供法律諮詢服務,依法懲治阻礙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犯罪活動,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行政機關加強監管,積極護航產業發展。
今年,一項項創新舉措在菏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市委政法委積極組織政法領導幹部包聯65家重點企業,及時研究解決企業發展中的煩心事;法院持續深化“菏”法護企活動,在工商聯、商會等設立“菏”法護企工作站;檢察機關組建民營企業護航專員團隊,開展“檢察官法治企業行”活動;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157項業務免提交紙質證件,精簡相關材料232件,審批效率提升近30%。司法行政機關開展“鄉村文化旅遊節·法治體檢”活動,累計爲企業提供法治體檢200餘次。
中信國安化工有限公司作爲東明縣的骨幹企業,具有亞洲最大的聚苯乙烯生產線。但其母公司中信國安集團出現經營風險後,導致中信國安化工資不抵債,面臨停工停產困境,債權人、企業職工相繼爆發矛盾糾紛。
如何處置危機才能絕處逢生?東明縣法院充分利用深化府院聯動工作機制,推動工信、司法等21個部門成立依法重整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摸清企業資產、股權、負債等情況。最終,實現了從中信國安化工到國恩化學(東明)有限公司的重生蝶變。
“近年來,全市法院積極發揮破產審判職能作用,靈活運用破產清算、和解、重整方式,加速釋放生產要素,着力實現經濟資源的盤活和重新流動,讓一個個重大企業重獲生機,一批批知名產品恢復生產。”市法院負責同志介紹。
爲更好實現爲企業發展解憂目標,今年以來,菏澤政法機關深入貫徹《菏澤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動出臺《菏澤市牡丹產業發展條例》,爲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法治支撐;對22部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進行梳理,對27件政策性文件、11件市政府協議開展合法性審查,堅決破除制約企業發展的障礙。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磊表示,菏澤政法機關將強化系統思維,聚焦重點任務,從政策供給、市場公平、法治保障和公共服務等方面持續用力,以解決制約市場主體發展的突出問題爲目標,切實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努力以“小切口、小專項”推動營商環境大變化、大改善。
菏澤日報 記者 胡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