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一週丨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應用指南”徵求意見稿;《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5)》發佈
ESG政策
細化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財政部發布“應用指南”徵求意見稿
6月24日,財政部官網發佈《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試行)》應用指南(徵求意見稿),從九大方向細化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規範。該指南基於細化補充《基本準則》、與國際準則趨同及體現中國特色三原則,重點圍繞九大核心問題,強調價值鏈重要性,關注可持續信息與財務報表等信息的關聯,提及“相稱性原則”。
點評:該指南的發佈將爲企業提供更明確的指引,有助於提升可持續信息披露質量,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ESG發佈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5)》發佈
6月27日,中國氣象局發佈《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5)》(以下簡稱《藍皮書》),從大氣圈、水圈、冰凍圈和生物圈等方面系統反映全球和中國氣候變化的新事實、新趨勢。《藍皮書》指出,氣候系統變暖趨勢持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海洋變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顯著加速。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增暖速率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2024年,中國年平均氣溫、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消融損失量、中國沿海海平面等監測指標均創下新高。
點評:《藍皮書》揭示了全球及中國氣候變化的嚴峻現狀。氣候變暖持續,海洋、冰川和海平面變化加速,中國受影響尤爲顯著,極端天氣增多。2024年多項指標創新高,凸顯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需加強減排與適應措施,守護生態環境。
首批全球能源互聯網標準發佈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6月27日透露,首批7項全球能源互聯網標準正式發佈。7項標準由9個國家和地區近160位專家共同編寫,經11個國家的26家企業機構投票表決通過,涵蓋新型電力系統規劃、清潔能源資源評估、新能源併網、跨國電網互聯等領域,這些標準融合了中國等有關國家能源電力技術成果與創新實踐,填補了國際上相關方面的標準空白。
點評:多國專家協作制定的模式體現了全球能源治理的包容性,而覆蓋規劃、評估、併網等全鏈條的標準體系,爲跨國清潔能源互聯提供了重要技術規範。
ESG活動
第二屆中歐企業ESG最佳案例大會促進可持續發展對話合作
第二屆中歐企業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最佳案例大會25日至26日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行。中歐各界與會嘉賓認爲,中歐在ESG領域加強合作共促發展,有利於深入挖掘雙方經貿潛力,共創可持續的美好未來。
點評:此次大會凸顯了中歐在ESG領域的戰略共識與實踐對接。作爲全球兩大經濟體,雙方在綠色治理標準、低碳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不僅能爲企業跨境投資提供規範化指引,更將重塑可持續經貿新範式。
ESG成果
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發佈報告,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在日前舉行的首屆建築材料行業ESG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發佈《深化建材行業ESG實踐共創可持續發展未來》報告,並正式啓動集信息披露、績效評價、綠色金融、能力建設等於一體的“建築材料行業ESG公共服務平臺”。
點評:中國建材行業此次ESG創新實踐具有標杆意義。通過搭建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不僅填補了行業ESG評價體系的空白,更將信息披露、金融支持等關鍵環節系統整合,形成閉環管理。
我國首份《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進展報告》發佈
6月2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進展報告2025》,這也是我國首次發佈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進展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發布和研製中的產品碳足跡覈算國家標準達70餘項,發佈細分領域產品碳足跡覈算團體標準100餘項。全國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迎來良好開局。
點評:我國首次發佈碳足跡管理進展報告,標誌着綠色低碳發展進入量化管理新階段。這一體系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更通過標準化建設打通了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的碳管理閉環,展現出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制度創新力。
ESG行動
“2025夏季達沃斯論壇”實現全綠色用能
近日,國家電網透露,國家會展中心(天津)與天津兩家新能源發電企業完成綠證交易,實現2025年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六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場館方100%綠色電力供應,共摺合綠電電量80萬千瓦時,相當於約減少標煤燃燒300噸,減排二氧化碳600噸。
點評:本項成果不僅展示了市場化手段促進清潔能源消納的可行路徑,更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中國能源轉型的實踐成果。這種“零碳會場”模式,爲大型活動綠色用能提供了可複製的示範樣本。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