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觀察」應理性看待衆平臺接入DeepSeek的衍生影響

春節前不少互聯網大廠的大模型產品所對標的對象,還指向字節跳動旗下的豆包;春節後DeepSeek的持續火熱,直接超出絕大多數互聯網平臺的預期。

DeepSeek所颳起的“最炫民族風”持續走俏,資本市場漣漪不斷,包括每日互動、青雲科技等A股公司雖然均公告澄清,但是公司股價卻持續延續強勢。

背景之一在於,DeepSeek概念股潮涌之下,國內外雲計算廠商、芯片廠商、軟件廠商和衆多終端廠商,都已密集宣佈DeepSeek上線或支持。例如,芯片廠商方面,包括華爲昇騰、百度崑崙芯等廠商,都稱適配了DeepSeek原版或蒸餾小尺寸版本。雲服務商也是重要一維。火山引擎、騰訊雲等都已經上線了DeepSeek相關模型部署服務。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百度文小言等產品,雖然可以被視爲DeepSeek的競爭對手,但也已經接入DeepSeek。

放在商業邏輯下考量,軟硬件廠商不同,對DeepSeek的支持或是接入所帶來的衍生影響,必然是不一樣的。這種差別值得市場細細權衡。由此邏輯延伸,我們也應該以理性的視角來審視一衆平臺接入DeepSeek的多元衍生影響,不應被短暫的股價波動所迷惑,而應深入分析其實際效用。

市場之所以對此類個股產生積極預期,主要還是在於平臺接入 DeepSeek 所帶來的積極信號。畢竟,新技術的引入往往被視爲提升競爭力和拓展業務的契機。但我們不能僅僅因爲接入了一項新技術就斷言其對公司或平臺產生了重大影響。

比如,近日股價連續漲停的某鋼鐵公司,新晉爲DeepSeek概念股。不過,該公司主營業務依然爲鋼鐵及壓延產品,算力業務的經營模式主要是硬件設備及相關軟件的採購、集成後向客戶提供租賃服務,不涉及算力核心技術的研發等。在公司現有模式下,雖然公司確實涉及DeepSeek部署適配,但主要就是指的是公司在合作伙伴的系統中安裝了DeepSeek軟件而已。

而對於另外一些軟件平臺而言,即便DeepSeek的接入,有利於增量客戶的拓展和效率的提升,但是技術的接入並不意味着立即能夠轉化爲實際的商業價值。DeepSeek本質仍是AI技術,其在平臺上的應用需要時間來磨合、優化和整合。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也會面臨某些技術難題、數據適配等問題,這些都可能影響最終效果的呈現。

同時,平臺的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不僅僅取決於技術的接入。市場競爭態勢、用戶需求的變化、自身的運營管理等因素都在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即使接入了 DeepSeek,若平臺在其他方面未能跟上步伐,如用戶體驗的提升、產品創新的不足等,那麼其在市場中的地位也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改善。因此,即便市場有樂觀預期,也應該綜合權衡各類要素的綜合作用。

從A股此前出現的某些概念炒作(比如石墨烯概念、黃光裕出獄概念等)來看,股價的大漲往往帶有炒作成分。背後體現的是,投資者的情緒容易受到市場信息的影響,而對於某些事件,往往會過度解讀和過度預期。

因此,對於資本市場DeepSeek概念的持續火熱,我們一方面需要樹立自信,另一方面也應該理性客觀看待——不能侷限於因爲股價大漲就認爲其對接入平臺產生了重大影響,更應深入分析技術接入後的實際情況、平臺的綜合實力以及市場的長期發展趨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這一事件的意義,避免被短期的市場波動所左右,對未來發展做出更爲準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