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後的232調查 學者:臺灣是唯一「留校察看」的對象

美國白宮公佈臺灣的對等關稅稅率20%,但接下來將公佈的「232條款」半導體關稅纔是更關鍵的觀察重點。外界關切臺灣的半導體產品會被課徵多少稅率。路透

美國白宮公佈臺灣的對等關稅稅率20%,但接下來將公佈的「232條款」半導體關稅纔是更關鍵的觀察重點。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在臉書發文表示,根據美國十大貿易伙伴國的最新關稅處理方式與稅率,臺灣是這十大夥伴中,唯一沒有「談成、延長、結束」任何一種明確結果的夥伴。

翁履中進一步指出,從外交角度講,這叫「保留斡旋空間」;但從現實角度看,就是被放進了「留校察看」的名單。這不代表臺灣無能爲力。相反,既然被放入觀察區,就更要主動提出完整戰略,展現誠意與底線。

翁履中認爲,因爲臺灣出口美國的產品,大多涉及232條款國安敏感產業,不像越南或印度是勞動密集或原物料爲主。這代表,美方對臺灣的談判要求,不只是稅率問題,而是更深層的供應鏈、軍事合作與地緣政治戰略,甚至還有美中競爭的考量。

翁履中坦言,這也是爲什麼 一直提醒大家,臺灣不是美國的對等盟友,臺灣是美國「必須處理但可以等待」的夥伴。「這話可能不好聽,但我們不能靠『感情訴求』來跟川普談判,因爲川普最不缺的就是朋友,而他最在意的,只有利益。」

翁履中指出,這不僅是一場稅率談判,更是雙方對未來地緣戰略的對價協商。如果把這次的20%視爲起始價,那麼臺灣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國安與經貿戰略價值包裝成最具說服力的籌碼。

翁履中認爲,20%代表這是一場尚未完結的交涉,不是輸了,也不是贏了,不要再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撫人心,也不用極度悲觀。接下來值得臺灣思考的關鍵包括是否能儘可能守住臺灣科技產業的優勢,如果被迫要求加大對美投資,衝擊影響評估需要儘早規劃,公開透明減少社會焦慮,並且思考如何用國內法規來降低對市場開放的衝擊。對臺灣來說,這些是跟談判可以並行的工作,需要儘早啓動。

目前美國對臺灣商品關稅爲0的產業包括資訊電子(半導體、伺服器、網通)產品及生技醫藥等,但根據232條款,美國之前已經對兩項商品展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