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等關稅看川普的現代帝國主義
(圖/美聯社)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本質上是現代帝國主義的重現。他不僅將國際貿易視爲零和博弈,更以「美國吃虧」爲藉口,祭出懲罰性關稅、貿易制裁與技術封鎖,將全球經濟拖入關稅戰與科技冷戰。這並非單純的經濟手段,而是帝國主義時代「以強權重塑規則」的當代翻版。
目前對等關稅已全面演變爲對外國經濟體的懲罰機制,對歐盟加徵30%,對加拿大、墨西哥達35%與30%,對日本、韓國課25%,對東南亞諸國如緬甸、寮國高達40%,泰國和柬埔寨也有36%。表面理由是這些國家讓美國逆差,或芬太尼、非法移民等問題,實質上卻是透過關稅戰巧取豪奪貿易伙伴的利益,利用經濟脅迫重建美國霸權。
特別是對緬、寮、柬的高關稅,幾乎等同於經濟封鎖,摧毀這些國家特定產業的出口命脈。華府對外宣稱這是打擊「洗產地」、「血汗工廠」與「不透明補貼」,但實際上這一切都是爲了打擊中國,鞏固美國在全球生產體系的掌控權。
川普對科技產業的操作更徹底展露帝國主義本質。川普一再狂妄指控「臺灣偷走我們的晶片」、「應該支付保護費」。臺積電面臨美方龐大的壓力,董事長魏哲家3月3日就到白宮晉見川普,並宣佈加碼投資1千億美元,把先進封裝跟最新的2奈米制程通通搬到亞利桑那落地生產。
川普並且以「國家安全」之名封鎖中國晶片技術,不但封殺華爲全球業務,中國境內不準使用IC設計的EDA軟體,ASML的光刻機,也迫使盟友如臺灣、日本企業選邊站,美其名爲保護財產權,實際是赤裸裸的科技霸權。川普企圖控制全球技術流動,強制重構供應鏈,這與昔日殖民帝國掌控原材料、掠奪殖民地資源的行徑如出一轍,只不過殖民的對象從土地轉向科技。
同樣的帝國思維,也體現在他對盟友的「保護費政策」。川普不視北約爲安全同盟,而是視之爲經濟籌碼,要求盟友「繳保護費」,拒絕支付的國家便遭遇外交冷落與撤軍威脅。對韓、日亦是同樣邏輯。
川普的帝國主義思維更展現在其全球戰略「退羣主義」中。退出《巴黎協定》、退出世衛組織、退出TPP,實則是在宣示:美國不再是全球負責任大國,而是迴歸帝國時期「唯我獨尊、我行我素」的國際邏輯。他視全球公共議題如氣候、疫情爲「不相關成本」,拒絕國際責任,強化美國中心主義,這是一種現代文明價值的倒退。
川普信奉赤裸的交易與強權支配。在他眼中,「偉大」不再是自由與法治的結合,而是赤裸裸的權力與利益極大化。他將國家治理降格爲企業營運,將全球秩序視爲商業談判,對內以民粹煽動分裂,對外則以強權威逼順從,最終帶來的是全球秩序的崩解與美國信譽的衰敗。
這讓人不禁聯想到19世紀的「炮艦外交」。當年列強借由軍事威脅與不平等條約掠奪殖民地利益。今日川普卻以對等關稅、科技圍堵與安全勒索遂行現代帝國霸權。
歷史證明,帝國主義是一條通往孤立與衰敗的道路。在這個全球化與氣候危機交織的時代,國際合作與制度治理纔是持久的力量之源。美國若繼續沉迷帝國式的強權交易,不僅會失去全球領導地位,更可能走向自我邊緣化。川普主義的帝國思維終將成爲摧毀美國文明典範的劊子手。
真正的國家偉大,從來不靠恐嚇與孤立,而是來自信任、合作與制度領導。當一個國家放棄共同價值,只剩強權與勒索手段時,最終不僅失去朋友,也會失去尊重與未來。(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