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地緣政治、產能過剩 下半年出口三大壓力

財政部。 聯合報系資料庫

財政部17日公佈上半年進出口貿易概況,我國今年上半年出、進口值雙雙締造歷年同期佳績,但展望下半年,美國對外貿易政策具高度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猶存,傳統產業外銷仍面臨海外產能過剩之牽制等三大因素因素,恐對下半年出口形成壓力。

在出口部分,受惠於AI技術之應用與需求持續開展,美國雲端服務供應商加大采購,加上美國對等關稅的90天寬限期影響,帶動資通與視聽產品外銷屢創佳績,今年上半年出口達1,019億美元,超越電子零組件成爲最大出口貨類;電子零組件出口甩連2年衰退,今年上半年出口987億美元,大幅成長22.2%,其中積體電路因電子產品紛紛導入AI功能,加速晶片朝更小技術節點推進,對先進製程產品的需求益加強勁、年增23.5%。

高科技產品需求攀升

隨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需求攀升,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雙雙走揚,今年上半年我國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792億美元,年增12.7%;對美國出口789億美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51.4%。

在進口部分,受惠於科技產業鏈分工運作與出口引申需求,我國自南韓進口大量記憶體,推升上半年我國農工原料進口增加近2成;資本設備因半導體設備及資通設備進口倍增,年增近6成;消費品進口受資電產品買氣提升與小客車減少交互影響,小增2.3%。

南韓超越日本 躍升我國第3大進口市場

今年上半年自中國大陸與香港進口432億美元,年增13.8%,爲我國進口最大來源地區,其中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電機產品、機械等進口均有顯著成長;自東協進口282億美元,年增18.6%;南韓超越日本、躍升爲我國第3大進口市場,來到280億美元之新高水準,年增56.4%,主因電子零組件進口大幅成長。

看好 AI 商機 留意三大負面因素

展望未來,財政部表示,AI應用商機備受看好,各國政府及雲端服務業者均積極投資相關基礎建設,加上國際品牌新機進入備貨旺季,以及國內廠商在電子零組件進口、半導體設備購置力道持續強勁,皆有助支撐我國出口動能;但仍有三大負面因素,包括美國對外貿易政策具高度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猶存,傳統產業外銷仍面臨海外產能過剩之牽制等,恐對下半年出口形成壓力,仍須密切關注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