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刊|讓實幹爲要的幹部有爲有位

在基層常常聽到說“不怕流汗,就怕白流”。基層幹部不怕苦和累,就怕汗水流進泥土卻澆不出希望。因此,激發幹部幹事創業內生動力,讓有爲者有位是關鍵。

用人導向是無聲的動員令。用一賢人則羣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人用人就是風向標,影響幹部作風與黨風。一個項目推得快,問題解決得好,最後提拔時卻以“學歷高”或者“有關係”爲標準,而沒有真正考慮實際付出和貢獻,難免讓基層幹部心寒。如果提拔名單裡頻繁出現“會說話”“會來事”的,田間地頭就會少了“踏實幹”“埋頭幹”的。樹牢基層一線選人用人鮮明導向,大力提拔使用那些在防汛堤上守過夜、在項目工地磨破鞋、在徵地拆遷上磨破嘴的幹部,比開10場動員會都管用。當一批又一批踏實肯幹、敢於擔當的幹部陸續走上關鍵崗位,就是最好的方向引領。

晉升通道不能設“隱形路障”。年輕幹部數着年份等位子,中年幹部守着崗位無奈度日,一些能力不足者卻長期佔據重要崗位,這樣的“職業宿命”最消磨心氣。幹部一旦對工作缺乏認同感和使命感,努力的目標和方向就會產生偏差。破解困局的關鍵,就在於既要打破“資歷排隊”的潛規則,更要打開多元出口,讓職務晉升不再是唯一途徑,讓幹部看得見向前走的多種可能。比如,職級並行讓“老黃牛”不擠職務獨木橋,跨部門交流給“技術派”新舞臺,專項聘任爲“攻堅手”開出特別通道。當40歲的副科發現能憑招商實績轉任國企高管,55歲的“老鄉鎮”通過職級晉升拿到副處待遇,因爲有了無數種可能的向上希望,隊伍裡自然會激盪向上的力量。

讓有爲者有位,需要推進“能者上、優者獎”的用人導向。當前,廣西正處在起勢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廣大黨員、幹部自覺扛起事業發展的千斤重擔。要在一線考覈幹部,實施“一線練兵”計劃,將年輕幹部放到防汛救災、鄉村振興、重大項目等“火線崗位”,在實踐中檢驗能力、錘鍊本領,讓有爲者有機會冒尖。強化即時激勵,對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表現優異的幹部,及時予以通報表揚和嘉獎,讓有爲者感受到認可,形成“幹得好就有回報”的鮮明導向。

政治生態就像莊稼地的墒情,幹部是能感知到溼度的。組織上看得見幹部實幹的汗水,他們鞋底的泥巴就變成了底氣。當提拔名單裡越來越多“老黃牛”,單位裡越來越少“空談客”,埋頭實幹的人自然會把腰桿挺得更直。人心都是跟着希望走的,想爲者有機會、敢爲者有底氣、善爲者有舞臺,就是在每個幹部心裡栽下“值得幹”的種子。一粒粒種子生根發芽,整個隊伍枝繁葉茂也就可期可望。

(作者系來賓市糖業發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