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師搶着乾的“無爲而治”密碼

全文長 17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分鐘

作爲學校管理者,我們可能都思考過一個問題:管理的終極追求到底是什麼?是對權力的掌控,還是對各種數據的琢磨?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管理,是一種自我悟道的狀態,是摸着別人的“道”,求出自己的“道”。最高、最好只是虛名,只有自己悟出來,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

無爲而治:讓學校自然運轉

“無爲而治”並不是說校長要放手不管,而是要通過制度、文化和信任,構建一個能讓學校自然運轉的體系。在這個體系裡,老師們和同學們都能在規則框架內,最大化地發揮自己的自主權力。

別當“報時員”,要做“造鐘人”。校長不要每天催着老師們完成任務,而是要提前明確目標和規則。比如,新學期開始,校長可以說:“我們這個學期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各位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和計劃來教學,遇到問題隨時找我。”這樣,老師們就能更自主地開展工作。

別怕“搞砸”,先問“收穫”。如果老師們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失敗了,校長不要急着批評,而是要引導他們反思:“這次雖然沒成功,但我們從中發現了哪些教學問題?”這樣,老師們就能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不斷進步。

舉個例子,某學校鼓勵老師們創新教學方法。一位語文老師嘗試了一種新的閱讀教學方法,但效果並不理想。校長並沒有批評他,而是和他一起分析了原因,並鼓勵他繼續嘗試。後來,這位老師經過不斷改進,終於找到了一種適合學生的閱讀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成績。

以人爲本:點燃師生的熱情

管理學校,其實不是“管控”師生,而是“成全”他們。真正的“以人爲本”,就是把師生的感受、需求和發展放在首位。

反向考覈,師生選擇。校長可以先問問師生們需要什麼,再製定相應的管理計劃和考覈標準。這樣,管理動作一開始就能贏得人心,而後再篩選出與學校目標一致的訴求。比如,學校可以開展“師生心願清單”活動,讓師生們寫下自己的心願和需求,學校儘量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

做師生的“情緒急救員”。在學校裡,師生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壓力和挫折。這時,校長就要像“情緒急救員”一樣,及時給予他們關懷和支持。比如,當老師們因爲工作壓力過大而情緒低落時,校長可以組織一次輕鬆的教研活動,讓老師們放鬆身心,緩解壓力。

再舉個例子,某學校一位學生因爲家庭原因,情緒一直很低落,影響了學習。班主任發現了這個情況後,及時與學校心理諮詢師聯繫,對學生進行了心理輔導。同時,班主任還組織班級同學開展了一次“關愛行動”,讓同學們給予這位學生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最終,這位學生走出了困境,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

上善若水:化解矛盾,凝聚力量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用在管理上,就是校長要能適應不同人的性格,化解學校的矛盾,甚至能“繞開”師生的牴觸情緒,把事情辦成。

像水一樣“包容”:把對抗變成合作。傳統的管理方式像“砌牆”,總想堵住師生的問題;而水的智慧是“挖渠”,讓問題自然流動化解。比如,學校可以設立“師生意見箱”,讓師生們匿名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校長要定期查看意見箱,及時迴應師生們的關切,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像水一樣“順勢”:規則引導,而非制度壓制。水從不用蠻力開山劈石,而是順着地勢找到出路。管理學校也是一樣,關鍵不是定死規矩,而是設計“自然流動”的規則。比如,學校可以制定一些激勵性的規則,鼓勵師生們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對於表現優秀的師生,學校可以給予表彰和獎勵;對於需要改進的師生,學校可以提供培訓和幫助。

舉個例子,某學校爲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制定了一系列激勵性的規則。比如,設立“學習之星”“文藝之星”“體育之星”等榮譽稱號,每月評選一次,對獲獎學生給予表彰和獎勵。同時,學校還開展了各種課外活動,如讀書節、藝術節、運動會等,讓學生們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和特長。這些規則和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一言以蔽之,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爲而治”“以人爲本”和“上善若水”。校長們要學會放手讓師生們自主發展,關心他們的需求和感受,化解學校的矛盾和問題。只有這樣,學校才能成爲一個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大家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陳黎明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爲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