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幹部迴歸服務本位

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天坪村的“神秘壺瓶山”直播間裡,村支書王滔正麻利地將高山土豆裝袋打包。他身後的貨架上,土雞、臘肉、高山蔬菜等特色農產品琳琅滿目。這個粉絲數近12萬的賬號,去年爲村民創收超480萬元。而在兩年前,王滔的時間還被各類會議佔據。“最多時一週跑鎮上開五次會,哪有時間琢磨如何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從“會場”奔向“直播間”,轉變映射着常德市紀委監委向形式主義“亮劍”帶來的成效。

2017年當選村委會主任時,王滔懷揣着帶領鄉親致富的夢想,可現實給他澆了冷水:“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檢查,開不完的會。”最忙時,他一天要處理7個部門下發的臺賬,在近30個微信工作羣裡此起彼伏地回覆“收到”,村民打趣他辦公室的板凳比田埂還熱。

爲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常德市紀委監委指導縣鄉紀檢監察機構常態化利用“鄉村夜話”、屋場會等交流平臺,深入一線傾聽幹部羣衆呼聲,對反映強烈的重複填報、材料扎堆、多頭報送等問題建立臺賬,列入重點整治事項,督促相關部門限期整改。

同時,該市紀委監委督促組織、民政、農業農村等部門組成聯合工作隊伍,推動出臺《村級組織工作事項取消清單》,在省級已取消57項的基礎上,市級層面再精簡取消5項,累計取消62項;推動職能部門落實“無擾督查”,通過歸口管理、計劃統籌、備案審批等方式,將市級層面督查檢查考覈事項從95項壓減至27項,切實爲基層“鬆綁減負”。

“過去迎檢像打仗,現在督查組來村都是直奔問題。”翻開工作日誌對比——2023年4月參會23次,去年同期僅8次,到了今年這個數字又下降到了3次。王滔一直有個願望,就是帶着村裡的年輕人一同把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絡推銷出去。減負後,他着手組建青年直播團隊。直播團隊爬上海拔1200米的土豆基地,鏡頭裡翻滾的泥土、沾着露珠的葉片,讓網友直呼“真實”。4萬公斤高山土豆一月售罄,團隊趁勢推出“臘肉專場”,線上線下銷售額突破300萬元。

“減負讓村幹部迴歸服務本位。”常德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同志說,在整治過程中,市紀委監委劍指“指尖上的負擔”和掛牌亂象,通過監督檢查、下發工作提示函等方式,督促相關部門立行立改,協助市委、市政府精簡工作羣,拆除鄉村兩級不規範的各類標牌門牌科室牌。與此同時,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形式主義問題重拳出擊,截至今年5月,查處相關問題200起,黨紀政務處分230人。

伴隨着會議總量與村級證明事項的減少,全市農村電商銷售額節節攀升。以天坪村爲例,村集體收入從不足5萬元躍至2024年的15萬元,2025年前5個月電商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214%,1100餘戶村民搭上致富快車。

(本報通訊員 聶盟 謝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