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養三九,夏養三伏”,三伏天,注意吃穿動養,把身體養回來

老話常說“冬養三九,夏養三伏”,這句話只要是有點生活經驗的人,人人都知道,可見三伏天養生的重要性。今年的三伏天雖然只有30天,卻是養生的黃金時段。從7月20日到8月18日,初伏、中伏、末伏各佔10天,在這短短30天裡,是驅散寒溼、養護身體的好時機。如果錯過三伏天的養生原則,那就得再等一年!

三伏天是夏季最爲炎熱,最爲潮溼的時間段,中醫認爲:“此時人體陽氣外浮於體表,內臟反而相對虛寒”,加上現代人常於吹空調、貪涼吃冷飲,容易損耗陽氣,就會出現疲乏、腹瀉、食慾不振等現象。因此,三伏天要適當多補充一些有助於平衡內外,增強體質的食物。如果三伏天聽之任之,那就會印證了“三伏不養,秋冬遭殃”這句話了,所以在三伏天,有3種“復陽”食物別錯過,補陽強脾胃,爲秋冬做出準備。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吃:多喝綠豆湯、酸梅湯解暑,吃冬瓜、絲瓜等清熱利溼蔬菜;頭伏吃一頓"頭伏餃子",健康度三伏。睡:早睡早起,順應夏季陽氣變化;午休30分鐘,緩解疲勞,養足精神。動:避開正午高溫, 選清晨或傍晚散步、瑜伽;運動微汗即止,及時補水,忌大汗傷陽。養:用艾草泡腳,適當艾灸足三裡、關元穴,溫陽祛溼;空調房備好薄外套, 避免受涼。中伏(7月30日﹣8月8日)吃:吃苦味食物清熱,如苦瓜、苦菊;喝三豆湯,配方爲黑豆、赤小豆和綠豆(1:1:1),浸泡1小時後加水煮40分鐘, 喝湯不吃豆。睡:規律作息, 不熬夜,午間小憩養心神。動:選八段錦等柔和運動,控制在30分鐘左右。養:多揉腹、泡腳、曬太陽來增強脾胃功能。

末伏(8月9日﹣8月18日)吃:多吃山藥、芡實、小米等, 調養脾胃。喝黃芪姜棗茶: 黃芪、枸杞、生薑、紅棗一起煮20分鐘,排寒補氣。睡:早睡早起,每天睡7-8個小時,睡前遠離電子產品。動:早晚散步、太極拳等舒緩運動;運動後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忌立刻沖涼。養:練習呼吸吐納法(深吸慢呼),舒緩身心。“冬養三九,夏養三伏”,三伏天,注意:吃、穿、動、養,把虧損的身體給養回來。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