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爲自家產品代言 科倫藥業出海錨定東南亞中東市場|直擊業績會

財聯社5月6日訊(記者 何凡)在今日舉行的業績會中,科倫藥業(002422.SZ)銷售負責人戈韜分析認爲,由於醫保控費等因素影響,輸液市場需求回落。在此背景下,財務總監賴德貴則透露稱,今年公司面臨經營壓力較往年更大。針對海外市場,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表示,科倫“走出去”的時機已成熟,除傳統業務外,公司已挺進大健康產業賽道,其將出任相關產品代言人。

據今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3.90億元,同比下降29.42%,歸母淨利潤5.84億元,同比下降43.07%。

賴德貴在回覆財聯社記者提問時表示,在國採影響及輸液市場需求回落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輸液和非輸液業務均有所下滑。此外其向投資者表示,今年公司面臨經營壓力較往年更大。

“第十批集採公司目標產品均獲得了中選資格,其中對存量稍有影響的是氯化鉀小針,公司通過其它塑料水針的增量和有效覆蓋彌補影響。”針對集採所帶來的影響,戈韜認爲,“醫保控費、後疫情時期民衆對於普通呼吸道疾病用藥更合理等綜合因素影響,基層醫療機構採用注射治療的需求有所回落。醫保主管部門也認識到基礎輸液不同於其他專科仿製藥,更適合通過帶量價格聯動的方式保證供應和質量的穩定。據悉,第十一批集採擬將有更優化的方案,應該對研發效率高、市場準入能力強、原有存量較高的企業相對有利,敬請觀察。”

另一方面,“走出去”在本次業績會中被反覆提及,劉革新認爲,當前公司大輸液行業“走出去”的時機已經成熟,在海外建廠,需要深入洞察目標市場、制定精準策略、解決註冊和准入問題,融入當地生態圈併成爲價值鏈的重要貢獻者,“科倫已完成核心人才儲備和相應的組織能力積累。”

對於海外市場,賴德貴告訴財聯社記者,中美關稅政策對公司當下業務幾無影響。公司在“走出去”時,會充分評估地緣政治、關稅等方面的影響。在出海戰略佈局方面,公司董秘馮昊補充說明,公司第一步在新加坡開拓預防賽道,接下來以新加坡爲中心輻射東南亞市場。公司去年四季度開始在中東市場考察,現與多家當地大型醫藥企業探討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業績會中有投資者問詢“今年起是否將主要推廣保健品?保健品業務是否屬於上市公司呢?”

劉革新透露科倫集團七年前開始挺進大健康產業賽道,聚焦麥角硫因。首款抗衰老產品將於5月中旬,科倫二十九週年慶典之際推出。另外,劉革新表示:“董事會決心在未來三至五年的時間內實現治療醫學和預防醫學並駕齊驅的格局,抗衰老是最具確定性和最具成長性的新賽道,保健品業務則屬於科倫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