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驚豔全球…科技創新如何轉化爲生產力? 解方曝光

創新鏈遇見產業鏈陸科技成果轉化加速新質生產力發展。圖爲1月24日大陸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慧型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天工」機器人在戶外跑道奔跑。(新華社)

創新鏈遇見產業鏈陸科技成果轉化加速新質生產力發展。圖爲2月13日武漢市未來實驗美林小學學生與智慧型機器狗和人形機器人共舞。(新華社)

創新鏈遇見產業鏈陸科技成果轉化加速新質生產力發展。圖爲西部(重慶)科學城華潤微電子重慶園區工人在8吋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產廠房作業)。(新華社)

創新鏈遇見產業鏈陸科技成果轉化加速新質生產力發展。圖爲2024年3月11日科研人員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阿秒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做實驗。(新華社)

創新鏈遇見產業鏈陸科技成果轉化加速新質生產力發展。圖爲2024年10月25日拍攝的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新華社)

創新鏈遇見產業鏈陸科技成果轉化加速新質生產力發展。圖爲2024年10月25日研發人員在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中試線開展新品測試。(新華社)

創新鏈遇見產業鏈陸科技成果轉化加速新質生產力發展。圖爲2024年5月10日技術人員在重慶平創半導體研究院生產線上忙碌。(新華社)

新華社15日報導,2025年春節,中國大陸人工智慧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大陸國產大模型以「小成本辦大事」的高性能驚豔全球。科技成果轉化是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義。科技創新只有落到產業,才能將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

報導稱,新春以來,大陸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爲加快推動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動能。

「4月份我們要參加北京亦莊的半程馬拉松比賽!」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陸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慧型機器人創新中心品牌公關負責人魏嘉星分享。參加比賽的不是「人」,而是創新中心研發的人形機器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認爲,深化產學研合作,能有效破解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之間的供需矛盾,把科技力量轉化爲產業競爭優勢。

華潤微電子(重慶)有限公司的生產廠房新春後異常忙碌。當前企業在功率半導體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化合作上,取得新突破,2025年預計能夠推出系列新產品。

這一新突破離不開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微電子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合作支撐。「我們的老師和學生隔三岔五就往企業跑,和企業共同解決技術難題,促成諸多科技成果成功轉化。」研究院副院長劉益安說。

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還需優化創新環境,構建更加有利於協同創新的生態系統。生物醫藥分中心已有7個大學創業專案入駐,資訊通信分中心擬落地大學成果轉化項目4個。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對智慧財產權轉化運用的探索是關鍵。

對於天津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袁志好而言,在堅守水系鋅碘電池開發這個「冷門」領域十幾年後,團隊終於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也趕上學校打造的「賦權+作價入股」新模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偉認爲,賦權改革使智慧財產權在市場環境下順利轉移轉化,產生效益、推動發展,實現創新投入與回報的良性循環。

展望新的一年,優化分類考覈、完善創新激勵機制成爲多地多部門圈定的改革重點任務。專業化服務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落地。「專業」越來越成爲行業共識。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要有專業平臺、專業人才提供專業化服務。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研究員鍾輝勇說,打造概念驗證、中試驗證等專業化平臺能爲技術走向市場提供關鍵支持。福建實施中試創新服務平臺體系建設行動,西安交通大學成立技術經理人學院,江蘇引導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織好成果轉化服務保障網,進一步推動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添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