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以科技創新爲突破 全方位疏解春運壓力
2月22日,爲期40天的2025年春運圓滿收官。
由於安徽省地處承東啓西、連接南北的交通樞紐位置,包括高速公路、鐵路、民航等在內的綜合交通立體網絡整體承壓。以科技創新爲突破,安徽省綜合施策,全方位疏解春運壓力,爲旅客鋪就了一條安全、高效、溫暖的出行路。
高速公路:
智慧路網破解“堵途”難題
記者從省交控集團皖通公司獲悉,春運40天,全省高速公路出入口總流量約爲1.3億輛次,日均328萬輛次,爲平日流量的1.7倍,較2024年同期增長12%。
“今年春運高速路網流量超300萬以上天數達21天,高位運行時間長,呈現節前分散、節後集中和往返潮汐特徵明顯等特點。”安徽交控集團皖通公司運營服務部部長吳峻告訴記者。
春運期間,安徽省以晴好天氣爲主,人們自駕出行的意願較強。安徽省高速路網依託“皖美高速大腦”數字平臺,採取“線上實時監測,線下及時調度”工作模式,加強對氣象、路況、車流等運行態勢的綜合研判,通過提前干預和主動管控等措施,增強了路網流量調節能力。
今年,省交控集團自主研發的“應急車道動態引導系統”在G40滬陝高速高店樞紐、全椒西樞紐,G4212合安高速中派河大橋以及S12滁新高速長豐樞紐4處易擁堵路段首次投入使用。系統依據公安交警部門指令遠程動態開閉應急車道,引導車輛駛入或駛離應急車道,使得道路通行效率提升20%以上。
此外,安徽省還投入運營包括吳莊、方興大道、宣城西、太白島等在內的37個智慧收費站。收費站採用“雲、邊、端”一體化協同架構,應用了自助繳費機、自助髮卡機、匝道自由流預交易系統、多功能一體化欄杆機、手持智能終端、摺疊屏、入口治超自動檢測等智慧化自助無人值守設備,實現在線化雲收費、遠程集中雲值守、可視化雲運維,大大提高了收費站的通行效率。
位於G40滬陝高速皖蘇邊界的吳莊收費站,春運期間每日出入口平均流量近10萬輛次,是日常流量的5倍多。吳莊收費站站長管旭東告訴記者:“收費站進行智慧化改造後,通行效率提升40%,有力保障假期往返車輛安全有序通行。”
鐵路:
高效協同織密“出行網絡”
阜陽是安徽省的勞務輸出大市,多年來阜陽火車站是春運期間社會關注的焦點。“隨着阜陽邁入高鐵時代,便捷的交通加速了人員流通,今年阜陽北站春運累計發送旅客266.486萬人次,同比增長2.3%。日均發送旅客6.66萬人次。”阜陽北站營銷科科長儲茂高介紹道。
儲茂高告訴記者,阜陽車站旅客出行正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2019年高鐵阜陽西站啓用,大幅增強了阜陽鐵路運力,如今排長隊進站和擁擠候車已成了歷史畫面。去年年中,阜陽站站前廣場上的候車大棚拆除,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而阜陽西站爲提升車站服務質量,於春運前夕首次投入客流監測系統,在安檢門、換乘檢票閘機、出口單向旋轉門等位置安裝了21個智能雙向識別的攝像頭,可以及時發現行李箱、0.5米至1.2米兒童旅客,並實時顯示候車室進站、出站、停留人數。
“出現列車大面積晚點、列車停運等情況,系統可以提前掌握未來時間段候車室聚集人數,爲車站客流研判和啓動應急預案提供數據支撐。”阜陽西站站長張紅軍介紹。
皖北高鐵出行便捷有序,皖南春運客流也同樣紅火。蕪湖車務段業務營銷部門負責人卞元章告訴記者,春運40天,皖南蕪湖車務段平安發送旅客超47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9.3%。其下轄的蕪湖、宣城、黃山北、池州、銅陵、馬鞍山東等站客流火爆,其中黃山北站發送旅客66萬人次,同比增長44.5%,增勢強勁。春運旅客出行的腳步變得更“快”,幸福感更足。
“黃山北站客流增長勢頭迅猛,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去年池黃高鐵的開通。”卞元章表示,春運期間,黃山北站在前期“1·5”列車運行圖開行250趟旅客列車的基礎上,再次增加列車開行數量,單日開行列車最高達298趟,爲旅客春運出行提供了強勁運力支持。特別是1月20日至26日、2月2日至6日,黃山北站還開通了“夜間高鐵”,每日夜間23:00至凌晨6:00都有高鐵列車開行。
“各車站面對春運客流高峰,也加大了出行服務供給,蕪湖、宣城、黃山北等站加強了與站區管委會、公交、客運樞紐等部門的溝通聯繫,採取加密公交開行班次、延長公交始末班時間、增開旅遊大巴等措施,接續做好客流疏散,保障了旅客出行便捷、順暢。”卞元章說。
民航:
“空中快線”實現進出兩旺
“與往年春運出港客流明顯多於進港客流的情況有所不同,2025年合肥機場春運期間的進出港客流兩旺。”合肥機場市場經營部副部長劉川介紹,今年從年初一開始,每日進出港航班架次和旅客人數便逐漸趨於平衡。“探親流”“務工流”“學生流”“旅遊流”相互交織,節前節後進出港客流均保持高位,彰顯了合肥日益強勁的城市吸引力。
劉川告訴記者,春運前期,從臘月十六開始,合肥機場日起降航班數量便迅速攀升至310架次左右。此後直至臘月二十八,日均起降航班始終穩定保持在300架次以上的高位。節後,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九,航班起降架次穩步增長,正月初四之後持續穩定在日均300架次,正月初八更是達到318架次的峰值。數據顯示,春運40天,合肥機場累計保障航班起降超1.16萬架次,旅客吞吐量突破152.5萬人次。
“我們積極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劉川說。合肥機場全面升級了“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微信小程序,優化了在線值機功能,旅客實名認證後即可獲得更加完善的服務項目。此外,合肥機場還配置了30餘臺自助值機、6臺自助託運設備,旅客可通過自助設備自行完成值機和託運手續;新增了4套全新自助登機設備,登機時,旅客可憑身份證自助登機。
2月1日正月初四,一場大霧給合肥機場造成不小的麻煩。29架進港航班被迫備降外場,上千名旅客的出行受阻。合肥機場迅速響應,先後啓動大面積航班延誤黃色和橙色預警,第一時間統籌指揮協調各項工作,根據氣象變化趨勢靈活調整應對策略,科學制定航班運行方案,全力確保了機場安全有序運行。
“我們採用智慧系統和人工研判的雙保險,實現了航班放行的高效運轉。”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運管部現場指揮室副主任顧傑表示,通過協同決策系統、全國流量管理系統等各項智慧指揮系統,合肥機場提前瞭解預判了航班延誤情況,爲下一步工作安排提供了決策信息。
此外,合肥、黃山、池州等機場還開展了各類春運志願服務活動,在各個服務節點和區域,增派春運志願者,爲旅客提供全方位的貼心服務。初步統計,今年春運,合肥機場累計收到表揚信、感謝信100餘件。(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