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國際評級TCDD 攜手Sylvera首次聯合發表碳信用報告

遠東德銀投信總經理暨臺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理事長黃釗盈(圖右)、英國碳信用評級機構 Sylvera亞太區負責人Louis Booth。記者蔡靜紋/攝影

臺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攜手英國碳信用評級機構 Sylvera於23日發表碳信用報告「界定碳信用品質《Defining Carbon Credit Quality》」,結合國際實證和科學數據,提供企業評鑑各種專案獲得碳權的信用品質,爲臺灣打造具國際公信力的碳市場鋪路。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旋即宣佈美國再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讓外界擔憂過去努力的淨零碳排、ESG是否又要走回頭,另一方面,川普掀起的關稅大戰,也讓全球經濟前景面臨嚴峻挑戰。

「關稅高低,企業無法改變,但面對碳費和碳稅,企業相對有主控權。」臺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理事長黃釗盈表示,值此市場動盪、政策變與不變,全球資金仍在尋找高品質、具正面效益的碳投資機會。面對碳費和碳稅,企業相對有主控權,除自主減量降低碳排之外,還可以透過各種專案獲得碳權,利用抵換途徑,因應供應鏈減碳要求,降低國際貿易上的碳壓力。但碳權的評鑑和評價,如何與國際接軌,這就是TCDD與Sylvera策略聯盟,努力讓臺灣碳交易在國際上獲得更高的信任度和公信力。

黃釗盈同時指出,資訊是公共財,只是大家有沒有時間去找,臺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就是提供資訊的平臺。

對於川普上任是否衝擊企業落實ESG的意願,Sylvera亞太區負責人Louis Booth表示,美國的企業不會受影響,因爲它們看得比較長遠,不會只看四年。

臺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在黃釗盈帶領下,持續協助解決臺灣企業面對碳議題的痛點。TCDD與Sylvera在2024年11月簽署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後,第一階段成果將在24日聯合發表「界定碳信用品質《Defining Carbon Credit Quality》」專案報告,首次向臺灣各界介紹全球自願性碳市場的碳信用品質最新國際評級架構。

Sylvera這份報告彙集全球碳市場的專業洞察,透過實證數據與案例分析,闡述高品質碳權的核心標準與評估方法,如何透過科技與科學方法提升市場透明度。黃釗盈指出,下一階段,TCDD將協助導入Sylvera的評級框架應用於臺灣地方型與產業型專案,導入透明、科學的碳權評級框架,讓臺灣成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碳信用市場。

Sylvera長期致力於制定嚴謹的碳權評級標準,所謂高品質碳信用定義爲「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經由專案活動直接減少或移除大氣,且在環境上具顯著持續性的單位。」

Louis Booth表示,Sylvera評級體系的三大核心準則,包括穩健的碳覈算、額外性(附加性)以及長久性,並輔以對社區與生物多樣性的評估。透過多年田野研究、獨立數據、衛星觀測與機器學習,對全球近200個碳專案進行科學評估,得以破解過去碳信用品質不一的問題。

黃釗盈期許TCDD此次引進Sylvera的評級框架,可以爲臺灣引進國際標準的碳權方法學與分級體系,透過科學驗證和第三方數據比對,確保市場交易的每一單位碳權都「貨真價實」,經得起國際檢驗。

今年3月臺東池上剛啓動全國首座林業碳權示範區,在約72公頃的國有地種植13萬棵樹木,致力打造大規模自然碳匯。黃釗盈指出,Sylvera的的評級框架,也可應用於臺灣本地的碳減量專案,提升其國際可信度。

有林就有碳嗎權嗎?環境部發布池上計劃時同時強調,造林、強化森林經營等四項林業碳減量方法學,只有符合嚴格條件的造林計劃才能核發碳權額度。

黃釗盈表示,不論是森林碳匯或循環經濟領域的各種不同的創新專案,若採用Sylvera碳效益驗證架構,不僅可以精確量化其減碳效益,計算出可靠的減量額度,更可爲地方減碳行動提供科學背書,相關碳權將更有市場價值,吸引國際投資者關注臺灣的創新減碳解決方案。

遠東德銀投信總經理暨臺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理事長黃釗盈(圖中)、英國碳信用評級機構 Sylvera亞太區負責人Louis Booth(左二)。記者蔡靜紋/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