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信聯盟和世界基準聯盟聯合發佈報告 數字技術公司碳排放持續上升
日前,國際電信聯盟和世界基準聯盟聯合發佈《綠色數字企業2025年版》報告,聚焦數字技術行業在低碳轉型中的角色與責任,評估了全球200家主要數字技術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情況以及氣候承諾的透明度和實際行動等。報告顯示,當前數字技術行業的碳排放量呈持續上升趨勢。
該報告統計了截至2023年的200家全球領先數字技術公司,其中,有92家公司承諾將按照不同時間節點實現淨零排放,有23家使用了100%可再生電力。報告顯示,目前已有較多數字技術公司採用可再生能源,其仍是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採購者之一。在一系列努力下,數字技術公司碳排放得分普遍提升,在9分制的氣候評估中,8家公司得分超過8.1,94家公司得分超過4.5,整體氣候治理目標明確。
儘管數字技術公司碳減排意願較強,但溫室氣體實際排放數量不減反增。據統計,2023年,來自企業直接控制的資源和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企業通過購買外部能源,如電力、蒸汽、冷暖氣等而產生的溫室氣體總排放同比增長1.4%,達到2.9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推高了耗電和排放。使用人工智能的大型數據中心電力消耗增長迅速,而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仍在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遠快於全球整體電力需求增速。報告還注意到,碳排放規模前10名的公司排放佔比超過53%,排放和電力消耗呈現“頭部效應”,這意味着少數公司的碳排放表現對整個行業影響較大。重排放公司儘管目標明確,但並未實現實際減排。另外,涵蓋了企業活動過程中,發生在供應鏈及其他業務環節的溫室氣體排放尚不見底,披露仍嚴重不足,僅106家公司完整報告了所有相關類別,數據質量參差不齊。
針對當前數字企業綠色轉型目標與實際表現之間的差距,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及建議,主要分爲企業層面、政府與監管層面、行業工具支持與協作層面三大類。
企業方面,需要設定科學、全面的氣候目標,包括制定範圍全面、時間明確的減排目標,目標需符合科學碳目標倡議,不使用模糊的強度型指標;企業還需要全面披露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包括髮布完整的溫室氣體清單,並強調數據質量,包括通過第三方審覈提高可信度;在人工智能和高耗能數據中心領域,應優先使用可再生電力、核能等碳中性電源,同時優化能效,開發更高能效的人工智能硬件與算法;企業還應提升可再生能源採購質量,包括通過長期電力購買協議直接採購清潔能源。
政府方面,需要制定強制性排放披露與目標設定,要求企業完整披露溫室氣體排放,還需加強監管與標準統一,減少企業間的“排放模糊空間”,以及制定多樣化激勵措施,提供稅收減免、綠色補貼、碳定價機制等,鼓勵企業採納第三方認證、實施氣候轉型計劃。
對於行業工具支持與協作,報告建議應更好使用國際電信聯盟的“綠色數字儀表盤”,幫助公司和國家追蹤數字行業的排放狀況和目標完成度,識別數據披露與減排“盲點”,同時還應用好有關工具包,幫助企業制定可信的氣候轉型行動計劃。最後,報告重點強調,需鼓勵企業、政府、標準組織和投資機構共同建立區域能源合作平臺,特別是在綠電資源不足地區加大推進力度。(經濟日報駐日內瓦記者 樑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