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7天!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亮點搶先看|關注2025中關村論壇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將於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舉辦。目前年會的各項籌備工作已經就緒。3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了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有關情況和看點。
共128場活動
中關村論壇創辦於2007年,以“創新與發展”爲永久主題,旨在促進各國共享創新思想和發展理念,共議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發展,共商全球創新規則和科技治理,共同推動科學技術造福各國人民。截至目前,中關村論壇已成功舉辦了15屆,總計開展平行論壇和配套活動上千場,累計有數十萬名嘉賓和觀衆參與,品牌影響力也不斷提升,已成爲講好“中國科技故事”的重要平臺。
與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的中關村論壇定在了3月。
“今年,我們選擇北京的玉蘭、碧桃、早櫻等競相開放的日子作爲舉辦時間,就是想和新老朋友們相約中關村論壇,同賞春景、共話創新。”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解釋道。
據瞭解,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由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網信辦、全國婦聯等部門支持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科技園及創新區域協會等國際組織也給予了大力協助。
科技部副部長林新介紹,今年論壇年會以“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爲年度主題,設置了論壇會議、技術交易、成果發佈、前沿大賽、配套活動等5大板塊、128場活動,涉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千名演講嘉賓將齊聚一堂,共議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爲全球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新啓示。
總體來看,今年論壇年會有四個特點:一是突出科技前沿。圍繞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醫藥、6G、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舉辦多場專業論壇和重大成果發佈活動,深入探討前沿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二是突出成果共享。通過技術交易大會、前沿科技大賽、重大科技成果發佈等活動,搭建政產學研用金合作平臺,促進重大科技成果對接和產業化,加速新質生產力培育。三是突出人才交流。設置傑出青年科技人才發展論壇、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科技女性創新論壇等,專門爲相關科學家羣體創造交流合作機會,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四是突出開放合作。既有政府間科技合作對話,又廣泛邀請國際科技組織及全球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等參與,鏈接全球創新智慧、搭建交流合作平臺。
具體安排公佈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今年論壇舉辦的活動總量遠超去年。
林新表示,今年科技部和有關部門共主辦平行論壇20餘場,其中科技部在以往的論壇基礎上今年新增了4場平行論壇,包括環喜馬拉雅地球科學國際合作論壇、AI for Science青年論壇、量子科技創新發展論壇、海洋科學與發展論壇,總共是10場平行論壇、1場重點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對接會;此外,還有兩場發佈活動,分別是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發佈《國家創新指數報告》,還有一場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佈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對於論壇年會的具體安排,靳偉介紹,一是重要活動。3月27日上午舉辦開幕式暨全體會議,邀請國家領導人、外國政要、國際組織負責人致辭,全球頂尖科學家和知名企業家發表主題演講,共赴這場科技盛宴。
二是平行論壇。圍繞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熱點領域,設置10場品牌論壇和50場創新論壇,包括首次舉辦的開放科學國際論壇等20場論壇;由12家部委主辦21場,30多家國際組織與機構主辦承辦18場,以高規格對話促進深層次合作;繼續推出人工智能主題日,舉辦未來人工智能先鋒論壇等活動,打造前沿科技的“風向標”;突出開源開放,將集中發佈RISC-V、人形機器人、長安鏈、整車操作系統等一批開源項目,爲創新交流合作搭建平臺。
三是技術交易。舉辦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大會等十餘場技術交易活動,來自34個國家的30多家專業技術轉移機構、120多所高校院所、200多家創投機構、2000多家創新企業共同參與,進一步促進創新要素供需對接。
四是前沿大賽。年會期間將舉辦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大賽的總決賽,今年吸引了全球75個國家和地區的3200多個項目參賽,海外項目佔到了四成;在去年10個賽道的基礎上,新增了合成生物等4個賽道;人工智能非常火熱,參賽項目812項、佔比達到四分之一,腦機接口、基因治療、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涌現出一批高水平創業項目。
五是成果發佈。開幕式上將發佈中關村論壇重大成果,“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也將首次在論壇上發佈;3月31日下午,舉辦論壇成果專場發佈活動,發佈一批科技成果、創新政策和權威報告;部分成果將同步在展示中心展出。
創新味更濃
中關村論壇不僅是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平臺,也是前沿技術展示的舞臺。北青報記者瞭解到,這屆論壇年會創新元素更豐富,既有人形機器人迎賓,還有無人駕駛車接駁,AI同聲傳譯也將在現場應用。
“這次論壇上近百臺機器人將成爲嘉賓的智能助手,將爲大家帶來全新的參會體驗。力爭將年會打造成一個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集中亮相的大舞臺。”靳偉介紹,本屆年會中,將深度融合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綠色低碳等前沿科技,呈現一場創新味更濃的科技盛宴。
在運用人工智能新技術方面,依託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中關村論壇智能體”,應用AI同傳系統,利用聲紋識別和語音擬合技術,實現演講者用母語演講原聲進行同傳翻譯,相當於一個人用多種語言演講。在年會成果的發佈片、暖場片等視頻製作過程中,也廣泛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很多視頻都實現了人工智能原創。
在應用機器人新產品方面,突出了人形機器人的應用,本次年會中,迎賓、交流、主持、表演、服務等很多場景,將有15家企業近百臺代表性的機器人活躍在年會的各個角落。
在拓展科技賦能新場景方面,今年將打造無感通行的參會體驗,全面使用電子證件、會場導航、座位查詢、電子桌籤等各類智能服務,涵蓋了從入場到落座參會的全流程,還將提供無人駕駛的接駁服務,進一步提升參會的便利性;線上參會的嘉賓,可以在元宇宙會場中感受沉浸式交互體驗等。
未來已來。在發佈會上,靳偉發出邀請:“歡迎來現場體驗科技之美。”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編輯/馬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