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聚合力 文明新風拂沃野——記全國文明村鎮曹縣曹城街道王樂田村
漫步在曹縣曹城街道王樂田村,筆直的村道綠意盎然,白牆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一幅幅繪有傳統美德故事的文化牆,讓村民在耳濡目染中傳承美德。昔日“髒亂差”的村莊,如今已成爲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榜單上閃耀的名字。
“這些年,我們村莊變化非常大,可以說是‘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村黨支部書記王永國感慨道,如今村裡建起了文化公園,下水道、路燈、道路也全都翻新改造,硬件設施的提升爲村莊發展注入堅實底氣。而讓王樂田村實現“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關鍵,在於村裡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產業賦能、文化浸潤、生態塑形”的新路。
黨建引領聚合力
王樂田村始終將黨的建設作爲文明創建的核心引擎,構建“支部引領+多元共治”的鄉村治理體系。村黨支部聯動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自治組織,廣泛吸納文化能人、致富帶頭人等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治理。通過“黨員帶頭、羣衆參與”的模式,將基層治理從“單向管理”轉變爲“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村裡的事務繁雜,村幹部們既是政策落地的“戰鬥員”,又是鄉村發展的“指揮員”,還是鄰里糾紛的“調解員”。在日常工作中,他們常態化排查矛盾隱患,而村民間因耕地、住宅邊界劃分不清引發的糾紛,是最常見的“撓頭事”。
有兩戶村民,曾因宅基地邊界起爭執,甚至對簿公堂。王永國帶着村幹部多次上門走訪,一邊耐心傾聽雙方訴求,一邊聯合村裡的老黨員、鄉賢等社會力量,擺事實、講道理,最終解開了兩家人的心結。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是村裡化解矛盾的原則。無論是地頭的寸土之爭,還是宅基地界線糾紛,村幹部們總能用接地氣的辦法,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讓鄰里關係重歸和睦,爲鄉村安寧穩穩託底。
產業賦能促共富
走進村裡的鑫淼服裝加工廠,縫紉機的“嗡嗡”聲不絕於耳,工人們正專注地趕製童裝訂單,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
作爲村裡的共富工坊,該加工廠以演出服代加工爲主業,年產值約20萬元,爲10餘名村民鋪就了“家門口就業”的幸福路,尤其讓需照顧家庭的婦女實現了“賺錢顧家兩不誤”。
近年來,王樂田村緊抓“互聯網+”機遇,圍繞“黨建+兒童漢服+電商”精準發力。從零星創業到產業集羣,村黨組織引導黨員主動服務電商戶,將組織優勢轉化爲產業動能。如今,村內兒童漢服加工企業達68家,網絡店鋪186家,覆蓋淘寶、拼多多、抖音等主流平臺,形成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全產業鏈,成爲聲名遠揚的“兒童漢服制造專業村”。“一個網店帶動一戶、一戶帶動一街、一街帶動一村”的發展模式,不僅激活了產業振興動力,將“指尖經濟”真正變成了“共富經濟”,更吸引30餘名大學生、300餘名青年返鄉創業,爲鄉村注入蓬勃朝氣。
文化浸潤育新風
文化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根本和靈魂。王樂田村深挖歷史文化資源,相繼建成鄉村記憶館、樂田學廬、隴海戰役支前指揮部舊址公園,擴建遊樂園、親水湖,打造出一批叫得響、有特色的文化景觀,已成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和農村文化旅遊示範村。
此外,村裡建設了文化廣場、科技文化長廊、百姓大舞臺,成立了秧歌隊、徒步隊、舞蹈隊等,豐富了羣衆的文化生活。同時,該村的婚俗也變了,嫁妝從原來的金銀首飾變成了“淘寶店鋪”,樹立了文明新風尚。
從“髒亂差”到“綠富美”,從“矛盾多”到“人心齊”,王樂田村的蛻變有目共睹。“文明創建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我們要讓文明新風一直吹拂這片沃土。”王永國說,接下來,他們打算把零散的企業集中起來,建立一個孵化園,讓更多鄉親富起來,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菏澤日報 記者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