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勁拂資陽 萬象爭新入畫來——解碼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資陽實踐

這裡是資陽,是“巴蜀門戶、成渝之心”的魅力與自豪,是“welcome to Ziyang”的熱誠與好客,這裡的每一處細節都勾勒出全國文明城市的生動模樣。

目之所及皆文明盛景;心之所感盡幸福滿溢。文明早已融入資陽的血脈,成爲這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其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征程中,資陽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實幹篤行,靶向破解難題,築牢民生根基。文明如春雨,在潛移默化中雕琢資陽城市風骨,爲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01

以文明爲旗

全民共舉幸福接力火炬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檢驗城市綜合實力的標尺,更是打通民生堵點、夯實文明根基的關鍵實踐。資陽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寫入市委全會報告、市委常委會工作要點以及市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市委“三大會戰”“N項改革”戰略決策重要內容,與全市中心工作同部署,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指揮長的創文指揮部,構建起“1+10+2”組織指揮體系,各級領導協同推進,確保創建工作有序開展。

確保常態長效,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關鍵。資陽大力實施惠民實事項目,建立議事、包聯等機制,出臺《資陽市文明行爲促進條例》等法規,推動創建工作法治化、常態化。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並非政府的“單打獨鬥”,而是需要每位市民共同參與的“集體樂章”,引導全民參與,方能凝聚強大創建合力。資陽以羣衆參與爲主線,策劃開展“文明有禮進萬家”“便民服務進小區”“文明故事分享會”等系列活動,舉辦文明巡演、便民服務5600餘場,營造濃厚創建氛圍。依託“資陽觀察”客戶端嵌入159項高頻政務服務、生活服務事項,打造《資觀監督》《資觀幫忙》等民生類品牌欄目,切實提升羣衆滿意度與支持率。實施“黨旗領航”工程,成立591個小區黨組織,2萬餘名黨員深入社區解決問題3.6萬餘個;搭建“文明隨手拍”平臺,培育壯大市民拍客團、“雁城大媽”志願隊、“紅黃藍”勸導隊等隊伍,健全網格聯繫服務羣衆機制,優化設置 2100餘個微網格,實現全民共創共享。

02

以文明爲筆

繪就高品質宜居生活畫卷

“妹子,雄起!”5月17日,四川省第五屆“貢嘎杯”青少年校園排球聯賽暨四川省青少年排球冠軍賽(高中女子組總決賽)在市體育館激情開賽。舉辦這樣的大型賽事,既是對城市能力的認可,也是對城市形象的考驗。從近年來一場場賽事裡的城市生活圖景中,能清晰看到資陽城市品質在不斷刷新高度。

近年來,資陽把提升城市品質作爲創建重點,着力補短板、強功能、提內涵。

——基礎設施全面升級,新建成市民中心、市博物館、健身中心等標誌性項目;完成162條市政道路、359條背街小巷、319個老舊小區改造,加裝既有住宅電梯811部;在全省率先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中心城區483個無物業小區全部納入規範化管理體系;

——市容市貌精細整治。新改(擴)建4個農貿市場、4座人行天橋、261座公廁,城市公共服務功能持續完善。

——文化內涵深度植入。以巴蜀特色文化爲主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技創新示範園加快建設,“中國牙谷”等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景觀,持續彰顯獨特的城市氣質。

從大刀闊斧的基礎設施攻堅,到“繡花功夫”的精細化管理,資陽實現了城市品質、顏值、氣質的“三維提升”。

而在民生服務領域,這種“內外兼修”的成效尤爲顯著。以幸福社區綜合體爲例,2023年7月起,資陽以居民需求爲導向,已打造了5個“羣衆家門口的幸福綜合體”,進一步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和“15分鐘生活服務圈”,實現“自行車壞了有小修小補、孩子暑假有育兒託管、老人用餐有社區食堂”的一站式便民服務,讓居民生活更安心、更舒心,一老一小更有保障。

這是資陽全心全力辦好民生實事的一個縮影。全市已累計實施165件創文惠民項目,推動48個問題樓盤全面“清零”,累計交房11361套、交付率達95%,惠及3.4萬戶羣衆,相關經驗做法獲住建部推廣、省委政法委通報表揚。

城市形象向上“生長”,民生溫度持續“加碼”。如今的資陽,正以文明爲筆、以民生爲墨,奮力繪就高品質宜居生活的嶄新畫卷。

03

以文明爲脈

錨定精神內涵的價值座標系

燈光明暗交織,歌聲悠揚迴盪。資陽創新打造的沉浸式“音樂思政課”,以音樂爲筆書寫黨史脈絡,以歌聲爲韻禮讚黨的恩情,讓觀衆在旋律的浸潤中回望初心使命,汲取奮進力量。

這一創新形式極大激發了各級各部門投身音樂思政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全市上下營造出濃厚熱烈的學習宣傳氛圍,更獲省委宣傳部認可,作爲典型案例在省人大機關、省財政廳等省級部門推廣。

“創新育人”方能“育創新人”。資陽持續深化理論武裝工作,近年來精心打造“理響資陽”“百姓龍門陣”等宣講品牌,其中“理響資陽”宣講團成功入選四川省基層理論宣講“一地一品”示範項目。同時,充分發揮“道德楷模”“小紅帽”等特色文明實踐宣講隊伍作用,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廣覆蓋的學習宣講活動,有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明創建離不開崇德尚美精神的滋養。在深化理論武裝的同時,資陽深入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厚植向善向美土壤:以“弘毅家風”品牌爲引領,策劃開展“紅色家風故事會”“沉浸式文明講堂”等系列活動,推動家風、黨風、政風、民風互促共融;累計推評“感動資陽”人物等先進典型420餘人,組織道德模範巡講400餘場,讓榜樣力量成爲城市文明的生動註腳。

思想引領行動,文明始於實踐。資陽將理論成果轉化爲文明實踐的內生動力,構建起全域覆蓋的文明實踐體系,全覆蓋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321個,每月把“文明實踐集市”開進城區、開進鄉村,全年“開市”200餘場;發佈《資陽文明行爲十八條》《資陽鄉風文明十條》,以“愛在資陽 美在文明”爲主題,創新“3+X”模式專題推進文明養犬、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風尚行動,讓文明有禮從“倡導”變爲“自覺”。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是“用民生推動文明、用文明反哺民生”的雙向奔赴。從滲透於市井煙火中的溫暖底色到“音樂思政課”的精神共鳴,從道德楷模引領的向善風尚,到全民參與的文明實踐……資陽的每一次文明進階,都在書寫着“文明讓生活更美好”的時代答卷。

來源:文明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