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明村鎮|長白縣:文明執筆 擘畫幸福長卷

(來源:中國吉林網)

轉自:中國吉林網

鴨綠江碧波盪漾,羣山環抱間,長白朝鮮族自治縣這顆邊陲明珠,如今因文明之光而愈加璀璨。2025年5月23日,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揭曉,這座吉林邊陲小城捧回沉甸甸的“金字招牌”,完成了一場從城市風貌到人文內涵的深度蛻變。自2021年創建工作以來,長白縣以系統性治理思維破題,用“繡花功夫”精雕細琢,讓文明基因深植於城市的每寸土地、每位市民心中。

織密責任網,創新工作法

長白縣將文明城市創建視爲一項系統工程。縣委書記、縣長親自掛帥,深入老舊小區改造、交通樞紐等重點區域一線督導,壓實“一把手”責任。通過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統籌協調各部門力量,“一盤棋”推進,避免了推諉扯皮。創新實施“三級包保”責任制,將縣城科學劃分爲7大片、24區、85小塊,由常委領導包片、縣級領導包區、部門包點,形成了領導統籌、部門負責、全民參與的強大合力。

九大行動攻堅,城市煥新有溫度

聚焦民生痛點,長白縣以“創建爲民”爲宗旨,打響九大專項行動:

“治亂”還淨於民: 多部門聯合整治小區“髒亂差”,粉刷1377個單元樓道,疏堵結合根治“小廣告”頑疾,巧設1420處便民信息欄,管治結合解決牆體油煙污漬。

“清網”重現淨空:全面完成主次幹道及居民小區空中纜線整治,昔日“蜘蛛網”消失無蹤,並貼心掛設120餘枚“小心落線”愛心提示牌,長白天空重現清朗。

“整市”規範有序:劃線規範商戶經營區域,科學設置市場周邊停車區、禁停區、限行路段,市場運行井然有序。

“暢行”見證文明:更新4處15組大型交通信號設施,增設文明提示;新增161個公共機動車位、35個無障礙車位;曝光不文明出行行爲120餘次。斑馬線上,文明禮讓蔚然成風。實驗小學門口,一位母親欲橫穿馬路,卻被孩子堅持拉回斑馬線的溫暖一幕,以及孩子向執勤交警夏警官敬禮問候的瞬間,成爲城市文明最生動的註腳。

“煥新”溫暖民心:聚焦老舊區域痛點,對裸露地面、缺損人行道等公共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性修復和重建。全縣增設、更換垃圾箱(桶)1000餘個,維修老舊單元門169個、老舊錶箱1200餘個。更貼心的是,完成公共衛生間無障礙改造3處,施劃無障礙停車位15處,增設公共衛生間指引牌13處;在小區增設便民座椅100餘處, 讓老舊區域面貌煥然一新,便捷與關懷觸手可及。

“寵愛”責任同行:“牽引繩、垃圾袋、衛生紙——出門遛狗‘三件套’現在成了標配。”長鬆社區居民徐女士笑着展示隨身的文明養寵工具包。專項行動嚴格執行《白山市養犬管理條例》,強化動態管理,推動法規**從紙面落到街頭巷尾,真正“牽”起了文明養寵的責任紐帶。

“唱響”共奏旋律:嶄新的綜合宣傳欄、道旗,成爲傳播文明的固定陣地。穿行城市的公交車,靜候乘客的公交站亭,披上了公益廣告的“新衣”,化身流動的道德講堂。 更新果皮箱公益廣告,投放“文明用餐”桌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城市建設肌理,讓“一牆一景會說話、一街一巷傳美德”,文明新風如春風化雨,無聲滋養全城。

“共融”全域文明:建立長效常態機制,縱深推進城鄉文明共建,以城帶鄉、以鄉促城,繪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新畫卷。

文明基因深植,書寫幸福嶄新篇章

面向未來,長白縣將緊扣“人民滿意”標尺,聚焦羣衆“急難愁盼”,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優化公共服務、涵養城市氣質。深化“四導五共”工作法,構建全民參與、全域共建、全程共享的長效機制,讓生態之美與人文之美交相輝映,讓文明新風與民生福祉相得益彰。清晨灑滿陽光的整潔街巷,傍晚奏響和諧樂章的廣場舞韻,都在訴說着這場永不停歇的文明接力。長白,正以文明爲筆,在新時代的畫卷上,奮力書寫讓人民更加幸福的嶄新篇章。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王恩龍 鄭涵予

圖片來源:長白縣融媒體中心

初審: 李超

複審: 齊智

終審: 張彥梅

吉網新聞熱線: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