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吹散太陽光電板有毒嗎?光電產業協會以科學數據說NO

丹娜絲颱風登陸嘉義縣布袋鎮,強風造成布袋新塭及義竹東後寮滯洪池數百面水面型太陽能光電板被掀翻、破裂、如浪板堆疊雜亂,破裂光電板四散引起民衆恐慌。圖/民衆提供

丹娜絲颱風是百年來第一個嘉義登陸的颱風,少了中央山脈抵禦,造成電杆、電塔倒塌,也吹毀了部分太陽光電板,而一些太陽光電板有毒會漏液的謠言於民間再起。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表示,太陽光電因爲中文名稱爲太陽電池而讓一般民衆以爲是像一般電池內有溶液,所以破了會漏液,這是完全誤會,若以英文看就知和電池完全不同單字,其實太陽能板裡面均爲固體材料,根本沒有液體,所以也不會有漏液問題。

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成立18年來,早期產業以製造太陽電池、太陽光電板外銷爲主產品符合歐盟及日本要求,協會對太陽能產品細部結構、發展軌跡非常熟悉。

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表示,有關太陽能板溶於水中有毒,這又是另一個謬誤,太陽能板正面結構和鋁門窗類似,外框爲鋁框、中間由玻璃封裝住裡面的太陽能電池晶片,所以表面和鋁門窗一樣,而背面則是和我們在接水管、水龍頭用的白色止泄帶相似,防水耐環境,其他成份是夾在正背面層之間,所以接觸外界面均是民衆日常常用的無毒材料。

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蒐集了國內主要的不同供應商的太陽能板產品擊破泡水報告,取樣測試時間跨距達7年以上,有早期107年,最近一次是114年,另外送測不同的檢測單位,避免因特定實驗室有固定偏差,測試方式先將太陽能板擊破,然後泡入水槽中,水覆蓋住整片太陽能板,浸泡時間有兩天、也有七天,浸泡用原水也有所不同,最後來比對水質中重金屬成分,若原水採用符合環保署飲用水標準的水,七天後抽測水質仍符合飲用水標準;若取用的原水爲搭排水,經標定原水水質後,七天後抽測水質扣除原水基準值爲沒有檢測到數值即水質沒有改變。

經過完整的測試且交叉比對,考慮各種變數讓報告更客觀,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強調,太陽光電板即使在破裂下泡於水中七天也不致溶出或是即使溶出物連檢測儀器都測不到。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表示,透過實驗數據來解釋是比較客觀的做法,關心此議題民衆應避免用自己想像,誤以爲太陽能電池就像是家中用的三號電池會漏液等。協會樂意與學者專家共同討論相關議題,畢竟臺灣太陽能產品行銷國際,能夠大家安心使用纔是協會推廣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