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吹毀光電板 掀污染疑慮
設置於嘉義縣布袋新塭及義竹東後寮溪墘滯洪池的水面型太陽能光電板被吹翻、破損,殘骸散落在水面和岸邊。(讀者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丹娜絲颱風16級強陣風造成嘉義地區災情嚴重,設置於布袋新塭及義竹東後寮溪墘滯洪池的水面型太陽能光電板被吹翻,數百片破碎光電板堆疊、交錯在水面、岸邊,民衆擔心造成污染,呼籲儘快清除。屏東離岸太陽光電系統浮臺試驗計劃現場支離破碎的照片引發熱議,經濟部能源署10日強調將報案告發不實謠言,白委黃國昌痛批經濟部惱羞成怒,企圖讓質疑的人通通閉嘴。
颱風造成全臺多處太陽能板遭吹毀,引發民衆對於光電設施安全性疑慮,嘉義縣政府經濟發展處指出,布袋新塭滯洪池光電板面積62公頃,裝置容量約35MW,義竹東後寮溪墘滯洪池光電面積約45公頃,設置容量約21MW,兩案場都是第一型發電業,風災發生後,縣府和主管的能源署都收到業者通報,能源署也要求業者儘速清理清查、強化加固設施,因應未來其他災害。
經發處強調,光電模組、太陽能板會有如同身分證般的序號,且業者都有預繳清理費用,按法規需依程序到環境部相關網站登錄,並進行清理回收作業,民衆不用擔心後續處理問題。
漁電共生作爲我國光電來源之一,養殖漁業者也承受第一線衝擊,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執行長侯彥隆提到,在沒有光電板之前,風災後的清理本就是漁民相當頭痛的一環,如今光電板遭吹進魚塭,進一步加重漁民清運負擔,相關電力、魚塭設備修復也都需要政府幫助,盼政府能儘速給予協助。
由於臺南、嘉義地區長年推動漁電共生,此次風災也讓光電設施面臨大規模考驗,甚至部分光電板被吹落進魚塭內,侯彥隆坦言,毀壞的光電板對漁民來說,就像是吹進池裡的鐵片垃圾,得額外花力氣去撈,雖然並不會對水產造成污染,但的確增加清理負擔,也暴露光電設施在極端氣候下的韌性問題。
「經濟部要告什麼?」黃國昌痛批,旭東環保、屏東縣政府和經濟部三方的說法不一,讓人高度質疑誰說的纔是真的?經濟部要報警告發、警惕質疑者閉嘴,根本是惱羞成怒。經濟部用全民稅金補助廠商「做實驗」,人民卻不能置喙實驗,什麼時候臺灣已變成北韓?旭東環保負責人董基旭說「該浮臺光電板仍在試驗階段,未正式發電,被海浪打壞無漏電風險。」若經濟部要報警,是否先從旭東環保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