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盼控制A+成績佔比 教師、學團憂影響小班制學生權益
國內大專校院近年成績通膨嚴重,學生多拿下A或A+等第,難以鑑別實力。圖爲臺大校園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內大專校院近年成績通膨嚴重,學生多拿下A或A+等第,難以鑑別實力。臺大近期祭出新規定,但教師跟學生會多表示,校方舉措多是希望看到學生成績呈常態分佈,但部分課程或科系班級人數少,以學生比例計算A+人數,恐會讓部分表現優異的學生也無法得到適當的評分。
臺大牙醫系教授郭彥彬表示,學校的措施多是希望能看到成績呈常態分佈,「但對於部分科系真是有點怪。」他談到,要拉出常態分佈需要較大母數,對一屆招100人的大系還算遊刃有餘,但牙醫系一屆約招30人,常常一班就是30幾人,加上學生多是以學測滿級分入學,一門課也僅有少數一兩人不是非常認真,但也不到非常差,還要做出常態分佈就會有困擾。
臺大過去曾研議,A+佔比過高將鎖住系統讓教師不得送出成績,但招致校內反彈,後系統改爲A+佔比超過合理範圍,將要求教師說明理由。郭彥斌說,對教師而言當然有些綁手綁腳,估計屆時也會要向學校說明。
臺大學生會學權部長黃冠凱則表示,目前有接獲學生反應特定必修課程中,有經系務決議請教師落實成績限制A+比例,若教師欲提供超過比例的成績,需向繫上提交報告書。
黃冠凱談到,擔心比例限制影響教師講學自由之餘,一刀切的做法,也可能忽略不同課程的性質,如部分必修採小班制,若以學生人數比例計算A+人數,也可能讓表現優異的學生無法得到適當的評分。
銘傳大學廣電系教授杜聖聰則表示,很多學生期末時會以交換、申請研究所來「求成績」,才讓學校不得不祭出控管,但也是提醒老師別當濫好人,否則差勁的學生能求得分數,也是變相懲罰認真的學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