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湘潭發電公司:全能培訓 “燃” 起來 環保尖兵 “練” 出來
清晨的集控室,大屏幕上參數跳動。“小王,脫硫塔入口數據波動,爲避免影響排放值,怎麼聯動調整?”環保運行班長老李問道。“查引風機電流,啓動備用漿液循環泵。我來同步調整除塵系統。”剛取得“全能值班員”資格的小王應答迅速。這樣跨專業、無障礙的協作,如今在大唐湘潭發電公司環保運行班組已成常態。
爲深入貫徹落實“提質增效、降本增能”要求,該公司全面提升環保運行管理效能,聚焦“一崗多能、交叉培訓、全能上崗”目標,結合脫硫、除灰除塵專業實際,科學制定並強力推進全員培訓計劃。通過制度化、規範化、實效化的系列舉措,逐步構建起“崗位融合、技能互補、人員靈活”的全能型隊伍結構。目前,已有十餘名員工成功通過考覈,獲得全能上崗資格,交叉培訓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精準謀劃:繪製全能培訓藍圖
“培訓要實打實,不搞花架子!”年初的培訓工作會上,該公司定下基調,“三個月內,脫硫的要精通除塵,除塵的要拿下脫硫,這是硬任務!”
爲此,該公司發電部環保運行精心制定了爲期三個月的全能培訓計劃,核心內容覆蓋脫硫工藝、除灰除塵設備操作、應急處置及系統聯動邏輯。培訓巧妙利用輪休日、休息時段及晚班學習時間靈活開展,並配備職業導師“一對一”負責。當脫硫三班班長老陳在會上提出“晚班學習能否調至九點”的建議時,很快得到響應和調整。每月一次的全能理論考試是檢驗成果的“試金石”,學員小周深有感觸:“月考就像定期體檢,逼着我查漏補缺。”這種“學-練-考”閉環管理,確保了培訓效果落地生根。
師徒傳承:淬鍊過硬實操本領
“《培訓日誌》標紅了操作要點,照着練準行!”除塵設備區,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彭師傅將厚厚的筆記本遞給徒弟小裴。各班組精選業務骨幹擔任職業導師,與培養對象簽訂“師徒合同”,明確目標責任。
“師傅,剛纔看你調整灰庫料位計參數特別熟練,我每次調都怕影響輸灰效率。” 小裴拿着記錄本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彭師傅指着控制屏上的曲線圖耐心講解:“記住‘先看曲線再微調’的口訣,每次動一格就觀察五分鐘,注意輸灰壓力和料位變化的對應關係,保準錯不了。” 培養週期爲三個月,班長負責人員調配與培訓監督。學員每日填寫的《培訓日誌》,由班長與導師簽字確認,部門專責每月檢查備案,確保培訓全過程有痕跡、可追溯。
多維賦能:融合實戰提升能力
“今天模擬漿液循環泵故障跳閘處理和氣力輸灰堵管處理,輪流上仿真機操作!”培訓教室內,部門專工海老師正組織專項演練。培訓體系注重實戰,融合了系統圖默畫、仿真機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
當年輕員工小張爲系統圖“畫了三遍還漏支管”懊惱時,李姐耐心指導:“順着介質流向畫,先主幹後分支。”各專業專工每月佈置技術研習題,推動學員形成書面分析報告。導師組織仿真機專項培訓,部門定期組織階段考試,切實保障學員達到“懂系統、會操作、能應對”的目標。
成效初顯:全能尖兵持證上崗
“恭喜你們成爲公司首批環保全能值班員!”資格證書頒發儀式上,掌聲雷動。自培訓啓動,班組、導師、學員緊密協同,進展順利。
“看到證書那一刻,最想感謝師傅,這三個月他不知陪我熬過多少夜、練過多少遍。”小王的話道出學員心聲。目前,已有十餘人通過嚴苛的理論與實操考覈,成功獲得全能上崗資格,蛻變爲精通脫硫、除灰除塵雙專業的複合型人才。後續批次正按計劃推進學習、實訓與考覈,確保“應培盡培、應考盡考、應上盡上”。
獎懲分明:擰緊培訓責任鏈條
“趙師傅班組全員通過考覈,每人績效獎勵三百元!”班組羣瞬間沸騰。爲強化實效,部門建立了獎懲分明的績效機制:全能考覈結果與員工、導師、班長三方績效直接掛鉤。
“聽說隔壁班兩人未按期通過,連帶班長也被考覈了。”員工議論中透着緊迫感。未達標者績效調減,責任人同步受罰;按期完成任務的導師與班組則獲績效獎勵。這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機制,有效傳導了壓力和動力。
長效固本:能力保鮮護航安全
“張哥,複審抽到的‘脫硫石膏脫水困難’處置題,答得真漂亮!”剛出複審考場的員工交流着。爲防止“一考定終身”,發電部定期組織全能資格複審,通過仿真操作與現場問答“回頭看”,對不合格者及時補訓補考,確保持證者能力始終在線。
“複審不是走過場,上月就有兩人因操作生疏被要求回爐。”劉專工在晨會表示,“我們要的是真本事,不是一張紙。”常態化能力校驗,讓學習成爲習慣。(李添翼 潭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