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航 攻AI、CPO封裝藍海
達航科技於SEMICON展出,董事長金谷保彥(中)、總經理孫逸敏(左)、副總經理陳星文(右)合影。圖/楊絡懸
PCB鑽孔設備廠達航科技於SEMICON展會端出完整雷射加工解決方案,聚焦AI高速運算與CPO(光電共封裝)等先進應用,突顯自制系統整合與製程導入能力。董事長金谷保彥表示,面對封裝高層次化與材料多樣化趨勢,達航正加速從設備製造商轉型爲「解決方案提供者」,結合雷射代工與設備研發雙引擎,推升高階製程滲透率,擴大營運成長動能。
達航自有品牌VELA系列雷射平臺涵蓋飛秒、皮秒與奈秒系統,搭配多波長模組與雙雷射頭同步加工平臺,可實現微米級鑽孔、切割與挖槽。其中,CNC控制器、光學組件與驅動軟體皆爲公司自研,具備高度客制彈性與快速導入優勢,特別適用於ABF載板、探針卡與FOPLP(扇出型面板級封裝)等複雜製程。
不同於僅供應硬體的傳統設備商,達航更強調「技術陪伴者」角色。總經理孫逸敏指出,臺中廠區設有近百臺雷射平臺,是目前業界規模最大的雷射代工中心,除提供樣品試作、材料驗證與駐廠加工,也視需求提供租賃機制,協助客戶降低前期投資門檻,並透過加工回饋優化設備設計,形成「研發、代工、設備」三位一體的營運模式。
在材料應用層面,達航也積極強化對硬質基材的加工能力。孫逸敏表示,以碳化矽(SiC)爲例,因其高硬度與脆性,加工需兼顧穿透力與結構完整性,對雷射能量控制提出極高要求。透過波長、焦距與功率調整,VELA平臺可有效縮小熱影響區,應用於功率模組、光學引擎與高速通訊元件的微結構加工表現穩定。
他進一步指出,未來CPO與高速運算元件可能採用陶瓷、玻璃等新型工裝材料,這類非傳統基板將帶來大量細孔與異材介面加工需求,預期成爲雷射應用的下一波成長動能。公司已與封裝與材料端客戶啓動驗證合作,積極卡位潛力市場。
達航目前於臺灣與日本設有雙研發據點,並在中國、韓國與東南亞建立服務網絡。2024年營收結構中,國內市場佔比約69%、海外約31%。展望後市,金谷保彥強調,將持續以「每日都是新挑戰」爲核心精神,深化雷射平臺對AI、CPO與新材料封裝的支援強度,並依據區域製造條件加速全球市場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