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房政策走鐘...剛需重傷、建商賺飽!專家籲放寬限制:政策不該養肥財團
圖爲央行總裁楊金龍/記者季相儒攝影
近期,一位五寶媽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夫妻在桃園買了一間預售屋,本以爲能申辦新青安或首購貸款順利成家,但卻遭銀行刁難,最高只能貸到七成,如今面臨違約窘境,先前已付的價金恐全數賠掉。
五寶媽的慘況並非特例,央行自去年九月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並要求銀行降低「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以來,在全國掀起「房貸之亂」,去年末情況一度稍微緩和,但今年情勢卻愈發嚴峻。
一、自住客遭拒貸
「房貸之亂」不僅換屋族受影響,連新青安與首購族也遭波及,甚至還有公教人員申貸碰壁。
原本,央行矢言「打炒房、打投機」,但如今卻把自住客當成投機份子,政策走向似已走鍾。
二、回溯措施反致建商受惠
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溯及既往」,導致多年前購買預售屋的民衆因貸款成數不足,不得已與建商解約,衍生出新一波「解約潮」。
尤其是此前購買3千多萬房屋的民衆,因房價上漲達4千萬以上而被豪宅限貸令卡死,因限貸三成導致自備款不足而被解約。
「溯及既往」使消費者賠掉首付款忍痛解約,最大的得利者是建商;建商既賺到15%的違約金,房子拿出來重賣又賺到這幾年增值空間,可謂兩頭賺。
三、銀行、壽險大發利市
由於民衆四處尋覓貸款,銀行坐地起價,不僅拉高房貸令利至2.5%~3%多,更明目張膽要求消費者須搭配購買房貸壽險和金融商品,消費者等同被剝幾層皮。
因房貸利潤可期,壽險業者也積極搶食這塊大餅。央行的打房政策,爲何會形成財團大發利市,消費者苦苦被剝削呢?
央行打房傷及無辜,不禁令人想到三國時期,劉備剛入蜀地遭遇大旱,頒佈了極爲嚴厲的「禁酒令」,禁止民間將糧食拿去釀酒。
有位官吏查到一戶農家藏有釀酒工具,認爲農家違反「禁酒令」,劉備下令逮捕農家並準備將其治罪、殺雞儆猴。
不久後,劉備與簡雍一同走在路上,看到一對男女走在路上,簡雍:「他們準備通姦,主公爲何不把他們抓起來治罪?」劉備問:「爲何啊?」簡雍:「這對男女身上有通姦的器官,正與私藏釀酒工具的農家一樣啊!」劉備聽完後大笑,便釋放那個農戶。
以古鑑今,倘若央行把買房者通通視爲炒房客,豈不與劉備「禁酒令」執法標準如出一轍?
我們相信,央行打房本意良善,也支持央行調控房市投機氣燄。
但政策應精準針對炒房客而非自住族,若打房政策變了調,瘦了消費者卻肥了財團,讓辛苦打拚買房的家庭平白損失上百萬元首付款,恐非央行的本意!
現職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致力於房地產政策、市場銷售與全球不動產交易制度,提供顧問諮詢與品牌經營等附加價值晉階方案。學歷淡江大學中文系世新大學中文研究所經歷中研院士曾永義教授助理高雄特派記者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住展雜誌研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