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的急難愁盼,辦!——寧江區伯都鄉馬場溝子疏通整治見聞

走進寧江區伯都鄉,村民的讚歎聲此起彼伏。“溝渠疏通後,排澇灌溉都方便了。”“馬場溝子通了,對種地的好處實在太多了。”一句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大家對溝渠整治工程的認可與期待。

疏通整治溝渠 築牢農田屏障

農田裡,拖拉機來回穿梭,新翻的土地散發着泥土的芬芳。農戶們操作着旋耕機、播種機等設備,搶抓農時開展春播工作。

“真好,地裡的積水排空了,春耕如期進行了。”新村村黨支部書記郭文濤身着農資勞動服、腳下踩着一雙黑靴子,站在地頭看着免耕機來來回回穿梭感慨地說。

正是農忙時節,田裡勞作的農民都被吸引過來,對馬場溝子疏通整治無不交口稱讚,原因無他,這段溝渠疏通後,沿線村屯的水系全部被打通,徹底解決附近低窪農田莊稼因降雨量過大內澇現狀。郭文濤說:“現在馬場溝子疏通了,積水排出去了,春耕進度也跟上了。”

年初以來,伯都鄉以馬場溝子疏通治理工作爲重點,全面開展農村溝渠連通整治行動,積極消除農田“窪點”、疏通河道“堵點”、連通溝渠“斷點”,暢通田間水系“毛細血管”,爲農業生產和羣衆生活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項目實施效果如何,關鍵要看人民羣衆滿意不滿意。“滿意,特別滿意。”今年69歲的新村村村民王海鵬,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說起馬場溝子,這位老人熟知它的“來龍去脈”。“幾十年前我們種地,它可是‘大功臣’。後來,由於多種原因,溝子慢慢不再使用了。現在好了,溝渠通了,如果遇到乾旱,還能澆灌田地。”

說起馬場溝子疏通整治工程,河西村村民唐貴清豎起了大拇指:“我們村轄區內溝渠疏通了,村裡的微信羣‘炸鍋了’,大家發各種視頻和圖片,來表達喜悅之情。”

建立長效機制 暢通發展動脈

“如今溝渠疏通了,春播工作順利推進,預計5月中旬全部完成。但在整治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不少難題。”河西村黨支部書記王正剛說,“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全員上陣,全村發力,大家互相做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力爭將村民的損失降到最低。”

有了羣衆的理解,又有了羣衆的支持,馬場溝子疏通整治工作順利進行。“現在溝渠修好了,積水排出去了,大型農用機械車輛也開進了農田,正在進行播種。”郭文濤說。

許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卻是關乎羣衆幸福的大民生。疏通溝渠“大動脈”,潤澤鄉村新畫卷,伯都鄉以馬場溝子爲“紐帶”,打造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共建共治共享溝渠治理新體系。“馬場溝子即將全部疏通,疏通後我得加把勁巡河堤和清理沿線垃圾。”在河西村與新民村交界處遇見巡河員張洪強時,他駕駛着三輪車正在巡河,一邊觀察河道內的淤泥,一邊拾撿垃圾。

水是農業的“命脈”,更是農業生產的前提和保障。溝渠,是決定農田灌溉是否暢通的“最後一公里”。伯都鄉以“溝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爲目標,堅持靶向施策、系統施治,始終把人民滿意作爲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整治過程中,伯都鄉還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與河長制聯動,建立鄉村兩級溝渠網格化管理責任體系。“馬場溝子打通後,我們及時將其納入河長制工作範圍內,分爲8個管護責任段,由村級巡河員進行定期巡察和管護,防止出現亂堆、亂放、亂排現象,實施常態化管理,發揮長效作用,爲沿線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伯都鄉黨委委員、副鄉長於丹說。

來源:中國吉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