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慈悌專欄》從柯案重建司法公信

柯文哲在支持者加油聲中抵達北院。(黃世麒攝)

被羈押1年的前民衆黨主席柯文哲日前裁定交保,因北檢抗告,遭高等法院撤銷發回臺北地院更裁。北院15日仍維持原裁定交保。根據最新民調,認同柯遭政治迫害的人數大幅攀升,且過半民衆不滿意北檢偵辦表現,無論柯文哲是否涉案,此案都已重創賴政府和司法的威信。

京華城案爆發後,去年8月檢廉突襲搜索柯文哲住處與民衆黨中央黨部,柯文哲也在去年9月首度遭羈押,此後三度進出臺北看守所,直到今年9月8日交保重獲自由,隨即又遭北檢提出抗告,臺灣高等法院日前撤銷交保裁定,發回臺北地方法院更裁,15日北院維持原裁定。

此案從爆發初期到今年初,多數民衆原本都相信司法會秉持獨立辦案的精神,不過隨着與綠營關係深厚的《鏡週刊》,不斷流出檢方搜查和偵辦過程中的文件和案情內容,刻意引導輿論風向,讓民衆開始質疑此案已有政治力介入。

去年12月21日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更「神預言」,指柯文哲起訴在即,「絕對是《貪污治罪條例》收賄,且刑期非常嚴重」。果然,沒過幾天,北檢隨即在去年12月26日正式對柯文哲等共11人,依《貪污治罪條例》之違背職務收受賄賂罪等罪嫌提起公訴,柯文哲更被以收賄、圖利、侵佔、背信等四大罪名,求處重刑共28年6個月。

柯文哲所受的待遇,更與民進黨其他涉及貪污罪的嫌犯天差地別。同樣被指控收賄的民進黨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檢調搜索時,不僅在其家中找到藏匿的現金,更被查出早在偵辦前就疑似已獲知訊息,但在被羈押48天后,就以2800萬元交保。

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公佈的最新民調,有41.7%的民衆認爲柯文哲遭到賴政府政治迫害,雖然也有44.6%的民衆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但相較於今年初的調查,同意柯遭政治迫害者上揚8個百分點,不同意者下降7.9個百分點,相當於臺灣有310萬人在過去8個月內改變態度。

針對柯文哲聲稱此案「根本就是冤獄」,也有41.6%民衆同意,僅38.2%不同意;對於北檢偵辦的整體表現,更有高達54%民衆表示不滿意,只有26.8%的人滿意,相較今年1月的調查,滿意度已從當時的40.5%腰斬至26.8%,不滿意度更是從36.1%暴增至54%。

柯文哲是否涉案仍待司法釐清,但如果連在社會上具有一定地位及政治影響力的政黨領袖,都被民衆認爲遭到司法不公平待遇,又要一般民衆如何相信司法能夠成爲「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從前總統蔡英文到現任賴清德總統,上任之初都一再強調司法改革,卻在上任後,由綠媒和檢調親手斷送了司法的威信,「解鈴還需繫鈴人」,賴政府想找回民衆對司法的信賴,就從柯案開始,讓柯文哲能受到公平對待,也讓民衆看到公平公正的司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