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禾0”到“壹號土”,標籤“逗你玩”該管管了

街談

近日,繼“千禾0”是註冊商標引發熱議後,有網友發帖稱:“壹號土豬”中的“壹號土”竟然也是註冊商標!對此,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工作人員迴應稱:“壹號土”確是公司註冊的商標,“壹號土豬肉”只是其旗下系列產品中的一個,是品牌名與商品名的組合,並不忘強調:我們只銷售土豬肉,沒有其他普通豬肉。當被問及該如何區分時,其表示“只能通過口感區分,土豬肉吃起來更肥厚更香”。

前有“零添加”的千禾醬油,後有靠口感才能區分的“壹號土豬”,兩件事乍看沒啥關係,但實質上都指向同一個問題:企業在商標上大玩文字遊戲,有忽悠和誤導消費者之嫌。爲了吆喝好自家產品,商家給產品貼各種標籤沒有問題,但不能沒根沒據,動歪心思的“逗你玩”遊戲,無疑會透支公衆的信任。

評論區裡,有一些網友力挺壹號土豬肉,認爲他們的肉就是比別家的香。可是,即便如此,也壓根不能改變商家涉嫌虛假宣傳的事實。“壹號土”是品牌名,“豬肉”是產品名,分開看沒問題。但消費者一眼掃過去,很容易把“土”字和“土豬”連起來理解,認爲這是農家散養、吃天然飼料的“土豬肉”。可實際上,“土豬”根本沒有國家標準,公司也沒拿出證據證明他們的豬和普通豬有啥本質區別,難道紅口白牙甩出一句“肉更香”,消費者就該心服口服嗎?

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是,涉事公司在2022年6月成功註冊過“壹號土豬”的商標,但一年後圖案略有調整的“壹號土豬”商標申請被國家商標局駁回,理由是“易使消費者對商品的原料、成分、質量等特點產生誤認”。一看此路不通,涉事公司這才轉頭註冊了“壹號土”商標繼續玩文字遊戲。這種操作像不像把“康師傅”寫成“康帥傅”?你說它違法嗎?不一定。但你說它厚道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至於“零添加”醬油,也是類似的套路。因爲國家壓根沒規定啥叫“零添加”,全憑企業自己編。有的醬油確實沒加防腐劑,但可能不可避免地使用了生產製劑、酶製劑等。具體到“千禾0”的商標,則完全讓消費者誤以爲“完全沒添加劑”,結果一檢測,發現裡面有大豆裡天然帶的鎘元素。

至於爲啥這些套路總能成功,說到底還是信息不對等所致。企業用商標拆分、模糊話術給產品“鍍金”,消費者卻只能看標籤猜真相:“壹號土豬”強調“土”字,讓人覺得更天然,但豬到底怎麼養的、喂的啥飼料,消費者根本查不到;醬油企業喊着“零添加健康”,卻不告訴你大豆本身就可能帶點重金屬,土壤污染也不是他們能控制的。這種“我說啥你信啥”的模式,短期能多賺錢,但時間一長就容易翻車——就像這次醬油檢測,明明符合國家標準,卻因爲“零添加”的標籤被罵上熱搜,企業真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要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光靠老百姓自己“火眼金睛”。首先得把規矩立清楚。比如“土豬”“零添加”這種容易讓人誤會的詞,國家或許該給個明確的說法,不能隨便使用。最近有關部門已經出手,禁止食品標籤亂標“零添加”,這就開了一個好頭。再比如,可以借鑑歐洲的“原產地保護”制度——只有真正產自某地的產品,纔可以某地的名義出售。如此,真正的土產品有了官方認證,“土豬”也就不再是想貼就能貼的標籤。

最後,奉勸有關企業一句話:做生意和做人一樣,真誠纔是必殺技。信任這東西,建立起來難,毀掉卻容易。企業要是不好好說話,遲早會把市場變成“誰都不敢信”的爛攤子。

□墨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