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鄰避到鄰利!守護綠水青山,寧波這樣爲全國探路

馮瑄、劉金鑫、嚴卓慧

3月17日,在寧波舉行的全國生態環境設施公衆開放和生態環境志願服務觀摩活動上,身兼巖東污水處理廠員工和環保志願者雙重身份的張繼勳,爲參觀者講述一滴水的“循環之旅”。

綠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製造業大市寧波,生態文明的建設和守護,並非易事。

“處理危險廢物,會不會對我們生活有影響?”“鋼鐵廠產生的廢氣廢水究竟是如何處理的,有沒有外泄?”

面對百姓有關生態環境的“疑問”,寧波七年前開始“破題”——啓動環保設施單位向公衆開放工作,構建多元參與行動體系,政企民共繪綠色發展同心圓。

截至目前,寧波共設立環保設施向公衆開放單位61家,其中“新四類”25家,數量居全國前列;40多支生態環境志願服務隊伍實現數字化管理,正式註冊志願者超1萬人。

越來越多的“張繼勳”們,成爲環保宣教、科學普及、環境監督、淨灘護水、增殖放流、候鳥守護等重要參與力量。

從“鄰避”到“鄰利”

作爲最早一批啓動環保設施開放的企業,寧波鋼鐵有限公司目前有3條不同特色的公衆參觀線路,涉及碧水觀魚、鐵水梨花、燒結煙氣綜合治理設施等6個開放點位和4個工業旅遊點位。

“我們不僅讓公衆領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更從另外一個視角倒逼企業持續進行綠色化、智能化升級,改變對鋼鐵工業的刻板印象,變‘鄰避’爲‘鄰利’。”寧波鋼鐵能源環保部部長薛建倉介紹。

2022年,寧波鋼鐵投資1.37億元,建成環保設施公衆開放和工業旅遊景區,累計接待2300餘批65000多名公衆參觀。

據悉,寧波61家環保設施公衆開放單位涵蓋“老四類”環保設施,即環境監測設施、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

在做好“老四類”設施開放的同時,寧波正大力推進石化、電力、鋼鐵、建材等“新四類”環保設施向公衆開放。

“北侖是全市唯一‘新老四類’全開放的區域,率先建設全國環保設施公衆開放標杆區。”寧波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北侖全區已有18家環保設施開放單位。

在亞洲漿紙業,“綠色造紙文化館”以沉浸式體驗,展現造紙業綠色轉型成果;在巖東污水處理廠,通過水系列微課程、趣味實驗等普及節水護水知識,吸引了衆多市民前來打卡。

七年間,爲解決有的環保設施開放單位位置偏遠、接待能力有限、開放時間限制等客觀因素,寧波開啓“雲展廳”開放模式。

北侖環保固廢處置有限公司、寧波明州環境能源有限公司等20餘家環保設施單位實現了線上VR全景參觀。

從志願服務到全民行動

日前,在北侖青峙化工園區,青清果志願服務隊4位民間嗅辨師走馬上任開始現場“聞臭”監督。

這是青峙化工園區創建“清新園區”的一次探索性嘗試。

“我們經常用儀器檢測園區內的空氣,但周邊市民還是會不時反映空氣裡有臭味。因此我們將人工嗅辨與儀器檢測相結合,通過‘國標+鼻標’的形式,提高標準,督促企業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寧波市生態環境北侖分局有關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青清果志願服務隊首創的“民間嗅辨師”機制,累計進企嗅辨300餘次,推動落實環保技改130餘項。

從一個人到一羣人,從志願服務到行動自覺,“不負青山,贏得金山”,成爲越來越多寧波人的共識。

一張全民共護生態環境的大網越織越密——

在慈溪,一次杭州灣溼地拍鳥拯救“小天鵝一家”的經歷,讓施建慶從此成爲一名“鳥叔”,併成立了寧波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六年多來,協會已救助2500多隻鳥兒,其中二級保護動物542只,協會成員也從最初的50人增加到了1150多人。

在北侖,以“綠滿港城環保公益服務中心”爲核心,10支志願隊伍守護一方藍天碧海。“綠手環”協會百名環保監督員,促成寧鋼脫硫改造等20餘項技改;“生態之友”“藍海豚”等隊伍開展淨灘行動230餘次,清理海岸線超10公里;“庫小二”志願隊15年如一日清理河道垃圾百餘噸,守護四大水庫水源地……

在象山,守護“神話之鳥”,連續十年成功招引中華鳳頭燕鷗,併成功孵化出209只雛鳥,佔世界各類繁殖地孵化總數的80%以上,爲全球瀕危物種和海鳥保護提供了示範。

美麗寧波,共建共享。統計顯示,寧波持續十年開展“守護海岸線”活動,累計開展淨灘行動2560次,清潔海岸累計超1200公里;“甬有生態”親子課堂公益活動,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普及生態環境知識,累計參與人次超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