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大瑤鎮:守護綠水青山,踐行生態文明
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瀏陽市大瑤鎮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爲導向,以污染治理攻堅爲突破,以產業綠色轉型爲抓手,以共建共享共護爲重點,繪就“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村強民富”的美好圖景。
產業升級,向新逐綠
來到湘贛合作產業園的安置區建設現場,伴隨着轟隆的機械聲,這裡的幾臺挖掘機正在有序作業。大瑤是全球最大的花炮原輔材料集散中心,擁有花炮產業全鏈條,造紙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過去的造紙基地未與居民區進行分離,“噪聲擾民”“廢氣難聞”成了長久以來矛盾突出的“老大難”問題。基於此,瀏陽市委、市政府科學規劃、高位推動基地整合提升,引導17家企業“騰籠換鳥”,重組爲4家造紙集團,產業加快向集約化、環保化、智能化發展。
“棠花安置區總工程量已經完成了92%,預計10月份竣工。”現場工作人員說。
大瑤鎮副鎮長任子健介紹,目前,湘贛合作產業園徵拆掃尾執行有力,267戶房屋全部拆除倒地,B區志鴻紙業、C區匯龍環保進入施工階段,A、D區手續辦理高效推進,將於9月份啓動建設。
同時,爲了徹底解決彩印包裝行業的環保安全問題,大瑤鎮全力推進湘贛邊彩印包裝集中工業區建設,其中一期8家企業已投產達效,二期入駐11家企業也在陸續開工建設。2024年,全鎮花炮產業年產值達220億元,吸納就業4.5萬人,實現“環保”與“效益”雙提升。
水域治理,提質護綠
南川河是大瑤的“母親河”,這條河流出瀏陽後,在醴陵經淥水注入湘江。自2022年1月開展淥水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以來,總投入6847萬元,實施南川河大瑤段及分支流域清淤、控源截污、生態護坡等工程,配套生態修護、農村污水收集處理等。大瑤鎮還藉助“湘贛合作”優勢,協同江西省上栗縣金山鎮開展水環境共治,加強水源涵養保護與治理,補齊流域生態短板。
除了綜合治理,日常維護也必不可少。結合“河長制”,大瑤鎮每年組織人員巡河上千次,做實做細河道保潔、“護漁保水”,把“涓涓細流”般的堅守匯成一泓碧水。
近看,南川河澄澈如鏡,與天空同色,倒映着兩岸的花草樹木。碧波輕漾間,小魚擺尾遊過,更有白鷺悠然棲息、鷿鵜嬉戲覓食。棧道常有村民閒暇散步、遊人拍照打卡。
“治理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不是局部戰而是總體戰,不是一時功而是千秋業。對於大瑤而言,這既是綠色發展的剛性約束,是人民羣衆的殷切期盼,也是倒逼轉型的良好機遇,我們還要在生態環保上再加力度、再下真功,再打硬仗。”大瑤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全民參與,凝心增綠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大瑤鎮嚴格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並連續多年組織鎮村幹部、志願者參加植樹活動,三年來義務種植油茶苗11000株,既添生態綠意,又促百姓增收。全鎮森林覆蓋率超58%,空氣質量優良,可以“推窗見綠、出門入園”,老桂新村更因植被茂密、風景宜人被譽爲“瀏陽小西藏”。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同樣成效顯著。大瑤鎮推行生活垃圾三級分類模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再生資源綜合利用,15個村(社區)全部採用農村環衛作業社會化運營服務,環衛社會化服務行政村比率達100%,庭前院後舒適潔淨。
在端裡村,一羣身穿“紅馬甲”的孩子們手持工具,在環衛工人的帶領下,認真地對田間地頭的垃圾進行着拾撿。
“趁着暑假還沒結束,我們精心開展這次‘清潔家園我先行’活動,希望能通過實踐引導青少年養成文明的習慣,增強村民的環保意識。”端裡村黨總支書記胡景喜表示,這些年,村裡通過“小手拉大手”植樹、主題黨日實踐、志願清掃、屋場宣講等多種形式,讓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最終從“共治”走向“共識”。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當“綠水青山”成爲常態,當“金山銀山”源於生態,這份秀麗與生機,始終是這片土地最動人的底色。(鄧楚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