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eepSeek看國產AI的“後發優勢” | 投研報告
華龍證券近日發佈AI產業系列跟蹤專題研究報告:我們認爲,DeepSeek開源、低成本、高性能模式有望助推國內AI技術的普惠化,其算法上的“後發優勢”在國產AI產業鏈中有傳導潛力。海外AI產業的映射作用疊加國內AI產業的全面國產化機遇將爲國產AI注入新的增長動能,維持TMT行業“推薦”評級。
以下爲研究報告摘要:
摘要:
定價低廉+性能比肩全球頂尖模型+開源,DeepSeek引起全球關注。2025年1月20日,DeepSeek正式發佈DeepSeek-R1模型,並同步開源模型權重。該模型在後訓練階段大規模使用了強化學習技術,在數學、代碼、自然語言推理等任務上,性能比肩OpenAI的o1正式版。API定價方面,DeepSeek-R1API服務定價爲每百萬輸入tokens1元(緩存命中)/4元(緩存未命中),每百萬輸出tokens16元;約是OpenAI-o1對應定價的1.8%/3.6%和3.7%。技術路徑上,DeepSeek-R1拋開傳統監督微調路徑,通過強化學習和冷啓動數據的結合,在推理任務中取得了與OpenAI-o1系列模型相當的性能,爲國內AI產業提供了極具性價比的選擇方案。
算力:看好國產算力長期需求增長,雲服務仍是最直接受益方向。
(1)算力芯片:長期需求有望高增,關注大廠資本開支。DeepSeek打破單純依靠算力投資強度提高AI性能的路徑,證明算法也可以推動AI性能提升。短期來看,這對算力硬件端產生了較大沖擊。但長期來看,deepseek將大模型的成本大幅降低,實現了不同規模公司在AI領域的“平權”,給AI發展創造新的道路,是對人工智能的一次歷史級推動,將刺激算力需求增長。隨着deepseek對大模型的更新與推動,海內外科技龍頭之間的算力競爭或將更加激烈,帶動整體需求增長。1月份deepseek發佈後,海外大廠加大投資以應對新變化的訴求更加強烈,微軟、alphabet(谷歌母公司)、亞馬遜和Meta等四家公司2025年資本支出累計將達到至少3200億美元,較2024年2460億美元大幅增長。金融時報稱,持續加大的投入將主要聚焦數據中心建設和雲服務,以保證其在與中國大模型的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國內方面,騰訊、阿里等主要雲廠商近年來資本支出維持高水平,作爲國內大模型領頭羊,字節有望實現後來居上。(2)雲服務:雲服務仍爲最直接受益方向。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2024年全球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增長了22%,達到3300億美元。通過結合新的GenAI平臺服務、GPU即服務以及對各種其他雲服務的增強,生成式AI至少貢獻了雲服務收入增長的一半。海外大廠方面,AI推動雲廠業績增長邏輯已被初步驗證。長期視角下,儘管DeepSeek降低了單個模型的部署成本,但部署大模型的成本下降有望吸引更多廠商關注並使用AI技術。DeepSeek的接入促使雲廠商提供更多樣的算力租用方案、優化模型部署流程,推動雲服務普及並提供增值服務。我們認爲,DeepSeek之後,雲服務相關廠商爲直接受益方,有望率先進入業績兌現期。
端側:算力平權下的受益方向。邊緣AI是大模型和智能硬件的結合,包含了算法、芯片、硬件等整個產業鏈上下游。Deepseek模型算法的進步大幅壓降了推理成本,使得輕量化模型更容易在端側部署,各應用場景下的端側智能有望迎來快速發展,預期部署落地時間或將提前。
AI應用:AI普惠化趨勢下,產品大規模落地可期。DeepSeek的開源和低成本特性有望促進AI技術普惠化,使AI應用更具爆發潛力。我們認爲,AI有望深度賦能傳統SaaS、IaaS業務模式,打造產品差異點,打通各類垂類場景中的“最後一公里”需求堵點,刺激消費意願。同時,海外方面,部分AI應用相關個股已逐步兌現業績,在AI應用前沿落地場景中,全球AI應用產業有望迎來共振期。
投資建議:我們認爲,DeepSeek開源、低成本、高性能模式有望助推國內AI技術的普惠化,其算法上的“後發優勢”在國產AI產業鏈中有傳導潛力。海外AI產業的映射作用疊加國內AI產業的全面國產化機遇將爲國產AI注入新的增長動能,維持TMT行業“推薦”評級。建議關注國產算力環節:神州數碼(000034.SZ)、浪潮信息(000977.SZ)、中科曙光(603019.SH);軟通動力(301236.SZ)、雲賽智聯(600602.SH);端側AI:博士眼鏡(300622.SZ)、億道信息(001314.SZ)、翱捷科技-U(688220.SH)、樂鑫科技(688018.SH)、恆玄科技(688608.SH)、中科藍訊(688332.SH)、星宸科技(301536.SZ);AI應用環節:金山辦公(688111.SH)、科大訊飛(002230.SZ)、科遠智慧(002380.SZ)、鼎捷數智(300378.SZ)、創業慧康(300451.SZ)、用友網絡(600588.SH)、致遠互聯(688369.SH)、螢石網絡(688475.SH)、合合信息(688615.SH)。
風險提示:所引用數據資料的誤差風險;AI投資力度不及預期;AI產品競爭加劇;重點關注公司業績不達預期;政策標準出臺速度不及預期;部分公司短期估值過高帶來的股價回調風險。(華龍證券 孫伯文,景丹陽,朱凌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