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而全”到“小而美” 商超調改“調出”品質生活
國際商報記者 曲曉麗
香噴噴滋滋冒油的烤鴨、滷肉,美味撲鼻的核桃多多、黃油年糕……來自大江南北的特色美食讓人慾罷不能,從超市到餐桌,一頓色香味美、種類豐富的晚飯輕鬆可得——這樣的場景正在全國各地上演。
從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到成都、杭州等新一線城市,再到三四線城鎮……近來,很多地方的消費者發現,他們最熟悉的“老街坊”——傳統老商超,正紛紛“爆改”重新亮相。“變身”之後,它們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超市,而是一個注重體驗和生活方式的消費空間。
2024年以來,多家商超零售企業通過深度調改,謀求在轉型中破局。在調整的過程中,以山姆、開市客爲代表的會員制商店,以胖東來爲代表的現象級超市等,都爲業內提供了可借鑑的轉型路徑。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全國超市企業的調研數據顯示,2024年有四分之三的超市企業嘗試了調改,其中,75%的調改超市門店銷售額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今年以來,調改也在持續賦能企業發展。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相關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連鎖超市企業仍然面臨較大的發展壓力,企業銷售表現分化,僅有不到一半的超市銷售總額實現同比增長。在此背景下,超市行業積極探索變革之路,邁向品質零售轉型升級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快。
從早期簡單擴大經營面積、增加商品種類,到如今聚焦消費體驗、供應鏈優化和數字化升級,商超行業的調改已經步入“深水區”。
8月27日,步步高超市長沙洋湖薈聚店停止營業,迎來第二次調改。記者瞭解到生鮮板塊是此次調改的重點,將新增鮮味廚房,預計於9月26日恢復正常營業。
8月26日,紮根北京石景山魯谷16年的永輝超市魯谷店完成爲期兩個多月的自主調改後重新開業,與8月28日煥新的燕郊上城店形成了北京及環京區域“雙店齊開”的格局。大興康莊天鍵廣場店也將在9月完成調改。
走進調改後的魯谷店,最直觀的變化藏在貨架深處。爲了讓商品更貼近胖東來的“質價比”標準,門店將商品汰換率提升至半數以上,目前商品結構中有超80%實現了與胖東來對標,進口商品佔比近20%。
與此同時,“胖東來式”的改造細節隨處可見:貨架上的放大鏡、老年購物車、兒童購物車、輪椅購物車、寵物寄存處等實現全客羣無憂購物;海鮮區增設“剖魚間”,瀝水稱重後提供免費打氧、去鱗、去內臟等處理服務,顧客回家即可直接烹飪;消費者在肉禽區選中心儀商品後,依舊按需求切絲、切片、絞餡等,把南方菜市場的“寵粉”模式搬到了首都。
“現在外部市場和消費趨勢變化,讓消費者對品質有了更多需求。”永輝超市北京大區調改總負責人楊子亮表示,“商品品質、服務品質、員工生活品質、企業是否能傳遞幸福感、企業文化是否真誠美好等,都在成爲影響消費者選擇的因素。”
據他介紹,截至目前,永輝超市全國“胖東來模式”調改門店已突破170家,預計9月底將完成200家門店的調改工作。永輝超市調改的成效也已得到驗證:在北京開業滿3個月的穩態調改店均已進入盈利階段。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在“雲消費”時代,消費者購物已經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障礙,這使得“小而美”成爲商超轉型的必然趨勢。其中,“小”體現在商超最小存貨單位的壓縮和麪積的縮減,將很多能在線上購買、復購率低的商品剔除,門店面積也從過去的上萬平方米縮減至幾千甚至幾百平方米。
“美”一方面體現在對商超區位的精確選擇,讓消費者不出遠門就能選購到想要的商品,真正融入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另一方面體現在對消費者品質生活的深入挖掘,提供更加便捷、新鮮的產品。
在商品結構方面,賴陽認爲,應大幅提升生鮮(新鮮的農產品、肉類、水產品等)、中食(預製菜或經過初步加工的食品)、主食廚房(現場製作或半成品主食的區域)、烘焙(麪包、糕點等烘焙產品)、快餐(快速製作和供應的餐飲產品)等高頻品類的比重。“這些品類能夠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即時消費服務的需求,是傳統商超在轉型期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今年5月底,商務部等五部門發佈的《關於公佈第一批全國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提出,省級相關部門要指導試點城市按照當地歷史文化、資源稟賦、行業基礎、規劃佈局,側重2至3個試點探索方向,因地制宜推動試點建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要問需於企,問計於企,調動企業創新轉型的積極性,依靠市場化力量“一店一策”推動存量商業設施改造提升。
對此,賴陽認爲,商超調改後的功能應轉爲社會生活主力店,應該基於人們對品質生活、時尚環境的追求,對整體外圍空間做相應的整體提升。在商超調改的過程中,政府應提供更加寬鬆的營商環境。例如隨着商超功能的複合化,在相應的經營許可方面提供便利,使商超的合規化經營門檻變得更低。
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