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受害者到調解人 豐原調解委員爲正義而戰 連4年獲獎

臺中市豐原區調解委員蘇雪雲。(李京升攝)

臺中市豐原區調解委員蘇雪雲受市長獎肯定。(李京升攝)

臺中市豐原區調解委員蘇雪雲社會公義的橋樑。(李京升攝)

臺中市豐原區調解委員蘇雪雲,因幼時父親車禍遇難、家人受委屈,經歷權勢凌駕法律、正義被踐踏,開始對社會公義產生質疑,30年後在朋友鼓勵下成爲調解委員,爲社會公義而戰,連續4年榮獲調解績優人員市長獎,她也希望成爲社會公義的橋樑。

蘇雪雲的父親30多年前,騎機車從石岡水壩往豐原,撞上在轉彎處違規停車轎車當場身亡,因沒有相關法律知識,家人只能依賴親友協助與肇事方協商,但當時肇事方是公家機關高層,對方得知父親侄子剛考取公務人員後,竟透過權勢人物施加壓力,威脅家屬若不接受不公平的賠償條件,就會影響侄子的仕途。

蘇雪雲說,母親是善良、重情義的女人,不願意因爲這場悲劇影響親戚的前途,只能選擇妥協,結果對方賠償的金額連喪葬費用都不夠,讓事件草草落幕,這起事件深深烙印在年幼心裡,她原本相信法律是維護公平正義的存在,卻看到權勢凌駕法律,正義被踐踏,讓她感到心寒。

她表示,自己也因爲幼時經歷,讓她長大成年看見不公不義之事都會拔刀相助,2019年從藥廠工作退休後,在朋友引介之下,偶然得知豐原區調解委員會正在遴選女性調解委員,決定投入成爲調解委員。

多年來蘇雪雲平均每年調解60件案件,她說,她曾調解過1名低收入戶阿嬤,家境困難還照顧中風老公,但阿嬤撞到別人是肇事者,不過在居中協調之下,讓阿嬤認錯但沒有賠償對方,被撞的女性最後也用擁抱化解,更反包紅包給長輩給予安慰,對她而言只要雙方愉快走出調解委員會,就是最大的成就感,未來她也希望持續成爲社會公義的橋樑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臺中市法制局長李善植表示,蘇雪雲的溫馨故事,勵志感人,也時時提醒身在公部門的人,不忘自己爲民服務和修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