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慈善幫扶”轉向“價值共創”(縱橫)

江蘇泰州市近日舉辦殘疾人大學生專場招聘會,59家企業現場提供123個優質崗位,覆蓋視頻剪輯、電氣工程、外貿等衆多領域,受到殘疾人大學生的歡迎和社會好評。

讓殘疾人大學生實現就業,不僅能減輕家庭負擔,更能增強其自我價值感和社會認同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讓他們憑藉所學在工作中發光發熱,也能激勵更多人克服困難、積極向上,不斷培育良好社會風尚。

關注殘疾人就業,也是關注就業公平。近年來,一些用人單位爲視障員工配備讀屏軟件,爲聽障團隊建立手語翻譯支持系統,換來了員工認可。當用人單位不再增加與崗位無關的身體條件要求,當崗位設置更好兼顧殘疾學子的能力特點,就業工作就能更好找到“人崗匹配”最優解,讓更多勞動者憑藉自身能力在社會立足。

從互聯網企業開發無障礙產品,到製造業設立殘疾人專屬工位,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託舉殘疾人“就業夢”不僅是在履行社會責任,也是挖掘人才資源潛力的明智之舉。殘疾人員工帶來的多元化視角,能推動產品與服務更加貼近用戶需求。包容也能帶來效益,推動殘疾人就業扶助從“慈善幫扶”轉向“價值共創”,全社會都能從中受益。

讓殘疾學子真正實現穩定就業、體面工作,還需要更完善的支撐體系。職業技能培訓精準對接市場需求,社會保障更好應對“因殘失業”的後顧之憂,更多人摒棄“殘疾人是負擔”的錯誤認知……從政策扶持、企業參與、社會環境等方面凝聚合力,方能形成良好就業生態,爲殘疾人鋪就職業發展之路。

(摘編自《新華日報》,原題爲《給殘疾學子就業更多“溫暖”》)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8日 05 版)

孟亞生